郝素娟
(曲靖師范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當企業遭受來自同行業、新進入者、替代品提供者等的競爭時,企業會出現諸如產品價格下降、毛利率下滑,商品滯銷、機器閑置、回款延期、裁員等一系列問題,此時,企業真正需要的便是找準自身定位,做好企業戰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通常來講,戰略分成兩類: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定位于大眾化市場,提供大眾化的產品,其總體目標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絕對降低,通過采取擴大規模、提高效率、簡化產品設計、減少營銷投入、建立嚴格的成本管理體系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證一定產品質量和服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內部成本,把價格降低到其他企業無法忍受的水平,進而對客戶產生吸引力,故其最明顯的表現是對生產成本和經營費用的控制。差異化戰略定位于高端市場,注重打造產品的獨特性,其總體目標是在保證實現產品、服務等方面差異化的前提下,通過提供更好的產品質量、更好的售后服務、完善的選擇、更好的送貨選擇、獨特品牌形象、創新性研發新產品等措施來獲得獨特性,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管理,實現成本的持續降低,其最明顯的表現是對產品所處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發生成本的控制,比如對研發成本、消費成本和供應商成本等的控制。
那么,在了解上述兩種戰略后,企業應該思考的是,每種戰略在什么情況下適用,且采取哪些舉措能有助于企業自身戰略定位的實現。成本領先戰略中的領先,是指企業成本比其他人低,而不是比自身低,故當行業競爭不太激烈時、行業毛利率較高、整體盈利空間較大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采取成本領先戰略,而當行業競爭加劇、行業毛利率較低、整體盈利空間較小時,成本領先戰略則不可行,因此,成本領先戰略可在行業競爭不激烈的時候使用,但其無法抵御激烈競爭的沖擊,故不可長期持續。差異化戰略更注重產品的創新、質量、設計等,擬通過產品獨特性來吸引顧客,故要求企業必須造就獨特的優勢,對企業自身的創造性要求也較高。另外,企業一般需要明確地選擇某種戰略,盡量不要在采取成本領先戰略的同時也采用差異化戰略,因為企業為了獲得低成本要設法節約開支,而為了獲得獨特性需花費額外的支出,兩種戰略之間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雙戰略的實施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利。
要研究不同戰略類型下的財務表現,需先理解財務管理中效益和效率的含義。效益是企業銷售一件商品所賺取的收益,用毛利率來衡量;效率是企業一定時間內銷售商品的次數,用周轉率來衡量。企業賺取利潤的途徑有兩條:一條是效益路徑,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換取效益,即高毛利率低周轉率;一條是效率路徑,以犧牲效益為代價換取效率,即低毛利率高周轉率。
成本領先戰略并不追求產品、服務等的獨特性,僅關注成本水平的降低,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更低的價格,以低價來吸引客戶,實質上就是“薄利多銷”。從財務角度來看,“薄利”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定價可能略高于成本,進而使得收入與成本差距縮小,利潤受到擠壓,致使毛利率較低,故從效益的視角來看,“薄利”是一種低效益的狀態;“多銷”意味著企業在同樣的時間里銷量比同行業更多、銷售速度更快、資金周轉率更高,從效率的視角來看,“多銷”是一種高效率的狀態。綜合來看,在成本領先戰略下呈現一種低效益高效率的局面,是一種效率致勝的戰略,以犧牲效益為代價換取更高的效率,即低毛利率高周轉率。
差異化戰略的財務表現與成本領先戰略正好相反。差異化戰略追求產品、服務等的獨特性,且因其獨特性使得產品定價較高,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額較大,毛利率較高,從效益的視角來看,呈現高效益的狀態;同時,較高的定價在一定程度上會使產品對顧客的吸引力下降,進而導致銷售速度放緩,周轉率降低,使效率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差異化戰略呈現一種高效益低效率的規律,是一種效益致勝的戰略,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換取更高的效益,即高毛利率低周轉率。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戰略定位會有不同的財務表現。從財務視角來看,戰略是一種策略性的取舍,以某一方面有意識的犧牲來換取另一方面的優勢。成本領先戰略以犧牲效益為代價換取更高的效率,是一種效率致勝的戰略;差異化戰略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換取更高的效益,是一種效益致勝的戰略。若某家公司的財務表現并沒有體現出上述一高一低的規律,而是兩個指標均低,這說明該公司在做出取舍的同時并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其戰略在實際執行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