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哈密 839000)
職業能力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多數院校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放在其所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范圍內,而忽略了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如果在教學中加以創新調整,高職語文課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高職學校主要旨在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實踐型人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式著重于專業知識的實踐與應用,而高職語文文化作為素質課程受到的重視程度不高是高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很多高職語文教師都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所授班級的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課程教學出勤率低,上課不注意聽講,玩手機、睡覺等現象較為常見。而在學校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下,很多高職語文教師自身也產生了一些較為消極的觀點,片面的認為高職語文課程在整個高職學習階段中并不是特別不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消極態度沒有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高職語文知識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部分高職語文教師只對一些對語文課程教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使本就有限的教學資源有所偏重傾斜。高職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的主要生源來自于沒有通過中考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綜合知識基礎本身就較為薄弱,在學生與教師都不重視高職語文課程學習的客觀背景下,較少有學生通過高職階段的學習,顯著提升其語文知識水平及綜合能力。
從教學實踐來看,多數高職院校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教學的制度對高職語文課程的進行教學安排,但是也較少有院校在規定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課時。相對于實踐型、技能型的主干課程的課時而言,教學任務中對高職語文課程規定的課時較少,而在有限的課時內,高職語文課程教師還需要完成全部的教材教學內容,因此高職語文課程的授課內容多圍繞教材展開,很少有教師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延伸拓展。高職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圍繞實用閱讀、實用寫作以及實驗實用口語三部分進行編寫,并沒有專門編寫關于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的教學知識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內容與培養模式的偏離。部分高職學生雖然在高職語文課程學習中投入了相對多的時間與精力,卻不能有效地提高職業能力,由此造成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學習的專業知識技能不相匹配的現象。
高職學生學習高職語文課程興趣不高、重視程度不夠的部分原因是由于高職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還相對傳統,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課堂教學較為普遍。高職語文課程的課時安排較少,在整個高職學習過程中的受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高職語文教師不太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加上語文課程識記性、說教性較多的課程特點,很多學生都對高職語文課程產生了一定的厭煩情緒,甚至有的學生一聽到語文教師授課就想打瞌睡。如果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模式上加以創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至少在教學形式上不至于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相對于初高中學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多媒體設備、電腦等教學設備的應用較為普及,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大量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思路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運用視頻資料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小組討論、小組展示或者辯論賽的形式也能在很高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過分局限于教材內容,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造成了一定限制,不利于學生在高職語文課程學習中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的不同而具有較大的差異,這一差異性有必要體現在高職語文教師的授課內容中,如果不加分別地對所有專業的學生進行標準化的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會使學生接受的教學內容過于偏重與普遍性,而很難體現學生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即使高職語文教學工作較為有效,也只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及語文知識水平,并不能有針對性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因此,高職語文課教師需要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結合其所學的專業知識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在語文教材內容上加以拓展,以職業能力的提高為中心,提升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的適用性。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既能提高語文綜合知識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
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開設的語文課程中,學生評價體系都局限于語文知識及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與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高低聯系較少。如果高職語文課程教師能夠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能力,創新建立高職語文課程的學生評價體系,可以能夠充分發揮考試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更加注意職業能力的提高以及相應的知識學習,以達到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高職語文課程教學還存在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課堂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內容等問題。高職語文課程教師可以從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職業能力為中心,拓展教材內容、結合職業能力,創新評價體系三方面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職業能力,建立更為全面的專業能力與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