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素敏
(灤南縣李營完全小學,河北 唐山 063500)
讀書是學生的事兒,當教師的還要讀書?讀,不僅要讀,而且是多多益善。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人們都把教師當做“傳道授業解惑”的圣人,看成學生的啟明星、引路人、照明燈,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能行嗎?現代人在教師的頭上戴上“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美妙的光環。也就是說,現代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業知識,還要擔負塑造學生靈魂的任務,教育他們健康成長、成才,單一的知識結構能適應嗎?社會飛速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新事物、新技術、新理論日益增多,而中小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超出歷史任何時期,做為教師不與時俱進地讀書“充電”,原有的知識儲備能跟時代潮流接軌嗎?我曾聽到這樣幾例傳聞:一位小學生問老師:“十七屆三中全會是啥意思?”老師告訴他:“就是十七個人開了三天會。”盡管這位老師和顏悅色、認認真真地講給了學生,但她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種子。有個學生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1+1〉2的不等式,問老師:“1+1〉2對嗎?”老師不耐煩地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問?肯定是錯的!”這位老師從數學運算角度回答無疑是正確的,但他忽略或根本不知道,這是社會科學引用自然科學的不等式,喻義系統組合大于單體分散的道理。由此看來,這位老師沒有讀過這類書,知識面太窄了。有的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書讀得多,其它書籍讀得少。有的弄不清楊貴妃是唐朝的還是宋朝的,不知道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兒子還是孫子;教政治的解釋不了“供給側”的涵義,教地理的分不清美國是美洲的還是歐洲的。一個知識貧乏的教師怎能給學生豐富的知識營養?何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絕對不可能的。
相反,凡是愛讀書、善讀書、讀書多,知識儲備充足的教師,講課時如魚得水。他們在字詞解釋、課文分析、授課方式以及課堂語言表達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盡其可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在輕松的氣氛中傳授給學生。我曾聽一位語文老師講課,這位老師愛讀書、藏書,知識面很廣。他講“老馬識途”這個成語,不僅講了直接意義、引申喻義,還把成語的產生時代、地點及相關人物和老馬的特異功能,都講得清清楚楚。課堂上老師講解條分縷析、言中有物,學生聽講聚精會神、津津有味。他們在這種具有故事情節的氛圍中掌握了應知應會的知識,并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歷史知識。有個小學教師講《猴王出世》一課,因為本文是古代白話文,所以她以讀為主線、讀議結合的方式安排教學過程,分“石猴是怎樣出世的”、“是怎樣成王的”、“是一只什么樣的猴王”、“大家還知道猴王哪些小故事”等四個層次,步步深入,展開教學。教師用關鍵詞語穿插引導,學生在讀讀議議中自我發揮,讀中有感知、有體驗,議中有啟發、有收獲。整個教學過程,把書面語言文字內化為學生的感知體驗。這一課之所以效果好,這位教師說:“從小就愛讀《西游記》,哪一章最精彩我都很清楚,所以從設計備課教案到課堂講解,就可信手拈來、順勢發揮。”其實,教師讀書多少直接影響教學,教師的知識儲備應該像一座水庫,隨時用知識的清流灌溉學生的心田,而這座水庫源頭活水,就是教師不間斷地讀書。
書是知識、智慧的載體,讀書仍是人們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渠道。那么,中小學教師應該讀哪些書呢?依我之見,首先要讀一些與特定學科有關的書,即與自己承擔教學任務有重要影響的書。因為它是教學活動展開的基礎,只有讀透,才能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其次,要讀歷史。漢代王充說:“知今不知古,是謂盲瞽。”人類幾千年文明發展,留下浩如瀚海的史書,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不知歷史就不知現在,更不能預期將來。讀史,可以增厚教師的知識存量,增強觀察社會、判斷是非的能力,擴展教學知識和方式的視野。毛澤東、魯迅、郭沫若都是讀史、用史的高人。有的史書不僅要讀一遍應該讀多遍。再次,讀好當今的書,即與時俱進地讀書。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新事物、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涌現。比如,碳的基本形態,一直被認為只有金剛石和石墨,然而新的科學發現“富勒體”也是碳元素的異形體,一夜之間傳統的物理、化學教科書就得重寫。如果教師沒有持續讀書的習慣,教學中就會誤導學生。再就是,要讀點兒心理學。中小學生都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期,思想活躍,心理叛逆,好奇愛動,容易沖動幻想將來,但對現實如何努力考慮不多,這是他們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教師要學點兒心理學,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達到教與學的效應統一。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教師要養成讀書的習慣。有關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理、文學、藝術以及國內外時事新聞等書籍都要讀。各類書籍無限其多,每年有計劃地讀幾本,不做“精通分子”,也要成為“知道分子”。如果教學中用得著,拈手而來,糅合其間,或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個人品德和能力的養成,大體有三個來源:家庭的熏陶培養,學校的知識灌輸,社會實踐的磨煉。其中,學校教育除了獲得知識的滿足外,通過規范教育的修理、煨彎,達到品德的基本定型。所以,中小學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我不敢說教育救國、強國的大道理,但做為一名教師還是對一個“戰壕”的所有師友,說句負責任的貼己話:為了我們下一代的茁壯成長,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綿延賡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請諸位師友多讀書,創造一流教學質量,創辦一流學校。要知道,在教室里聽課的學生,有多少要借助你的人梯攀登知識和科技高峰,可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