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心
(江西省豐城市第九中學,江西 豐城 331100)
引言: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實驗室中展開教學能夠更加調動出同學們的積極性,但是隨著教材中難度的提升,化學反應的產物也十分復雜,在沒有正確的引導下,孩子們只會將課上剩余的藥品全部倒入水槽中,這會對水槽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對環境也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一些有機溶劑易揮發且對人體及環境有著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不能夠隨意排放,一些重金屬藥品也應該采用正確的方式處理,為此本文從三個方面詳細介紹這些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在實驗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很多污染的情況,在課上雖然對廢液廢氣的排放有進行簡單的講解,但是并沒有在課上進行強制要求,很多老師在課程結束后就離開了教室,同學們也不重視這一項工作,只是將實驗剩余液體一起倒入水槽中,之后沖洗玻璃儀器,便完成收尾工作。由于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很多設施并沒有完全按照國家的標準進行建造,很多學校的實驗室并沒有安裝通風櫥等裝置,即便產生了一些有害氣體,也只能通過開窗的形式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這會導致部分氣體排入到大氣當中,從而造成環境污染,雖然排出量并不大,但是隨著這項工作的不斷進行,最終會影響到自身的安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吸入過多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損害,所以在課上應該強調這些有害物的治理措施。在理論課上可以先對我國的環境污染進行簡單的介紹,從而讓他們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之后對一些簡單的廢液、廢氣、廢渣處理進行粗略地概括,讓他們有意識地能夠做到合理排放,并在課上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本文對這些污染物做出了具體的分類,通過介紹有機溶劑與重金屬溶液以及廢氣的排放方式合理的對這些污染物進行防治[1]。
在操作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污染物是廢液和廢渣。有機化學作為高中階段的重點內容,在動手操作中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很多有機溶劑是對人體有害的,乙醇是最常見的一種有機溶劑,在操作的過程中經常被用于制備各類的有機物,但是乙醇會導致人體出現眩暈,長時間的在含有大量乙醇的教室中進行實驗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刺激。且它易爆炸,在操作過程中常常會用到酒精燈,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將乙醇及時的倒入廢液缸中,并開窗通風。在制備乙酸乙酯的實驗中會用到醋酸與乙醇溶液,配制出的乙酸乙酯會對眼、鼻、耳產生刺激,在制備結束后可以請教老師將它轉化為無毒的有機溶劑,或者及時的倒入廢液缸中等待及時的回收避免環境的污染。很多學生會在老師不注意的情況下將這些溶劑直接倒入水槽中,短時間內水槽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是隨著長期的操作,這些溶劑極易腐蝕管壁,滲透到外界環境中造成污染。重金屬溶液更是含有劇毒,在操作過程中應該戴好手套,避免直接與液體觸碰,在試驗結束后詢問老師這些液體應該如何處理。重金屬溶液不能與有機溶劑存在于同一廢液缸中,在分類傾倒后及時洗手,老師在處理廢液缸的時候應該及時的請教專業人士回收或者處理這些溶劑,避免腐蝕周圍的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2]。
實驗室中存在的試劑和藥品可能并不全面,現如今時代正在飛速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完成這一部分內容的介紹。同學們可以自己下載學習軟件,學會按照操作要求完成結果,這時的動畫中能夠出現對應的現象,同學們也可以嘗試很多不同的項目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采用線上授課的方式能夠直觀的看到結果,且不會產生任何的化學有害物質,在軟件中還存在著專業的污染物處理方式,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學習,從而拓展知識層次。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于化學污染相關的視頻,幫助他們意識到,沒有正確處理實驗廢品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在線上授課中能夠避免實驗室藥品不夠的情況,每個同學都能夠在自己的學習軟件中進行學習。對于簡單的無機實驗,還是可以在專門的教室中完成的,在課程上首先要強調剩余液體的處理方式并及時檢查,從而避免污染的發生[3]。
在實驗課上可以對一些操作進行改進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例如在制備二氧化硫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由于教師的裝置有限,不可能把這些氣體排放到空氣中,為此可以請孩子們思考,二氧化硫氣體能夠與哪些溶液發生反應產生無毒無害的溶質。這一步驟不僅改良了操作同時結合了教材中的內容,相當于對二氧化硫這一章節進行了簡單的復習,根據教室中現有的試劑,孩子們可以選擇將生成的氣體通入堿性溶液中,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酸,酸再與堿性溶液反應生成不同類型的鹽,從而避免了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產生的危害。
結束語:在化學實驗中往往會產生很多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在課上教師應當多強調這一內容,并在理論課上規范班級成員的行為,利用多媒體放映相關視頻,意識到亂丟亂放的危害,同時在操作中盡量避免這些物質的產生,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展開線上操作,也可以在實驗結束后將生成物與其他物質反應產生沒有危害的物質,通過強化同學們的專業知識盡自己所能保護環境減少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