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河南省新鄉市,河南 新鄉 453000)
我國在2007年就已經將“傳統手工端硯雕刻工藝”納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在相關部門和政府的幫助下,各個階層都開始對這項傳統工藝進行保護,并且針對其技藝內容進行有效創新。就從作品上來看,工藝大師都希望能夠在作品中體現出自己的工藝,那么端硯雕刻技藝中的主要因素就成為當前人們研究的重點。
對于端硯的材料來說,其種類有很多,而且通過對相關資料的調查就能夠發現,其中對于石料的花紋、賞析也有很豐富的內容[1]。比如在《端硯普人》中就詳細記載端硯所需材料的產地,分析端硯材料,并且在書中還對各種史料的內容有效介紹。傳統端硯雕刻大師在選擇材料過程中,都會仔細了解材料的構成和材質,并且在這其中分析石質的特點。從古至今,端硯文化因為自身的特點就在于端硯在不同材質上的雕刻。而且端硯材質對于端硯的具體設計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會將整個石質最好的地方來作為雕刻的主要位置,并且以此為中心來對整體雕刻進行構思。但是,在這其中有一些材料自身不夠完善,其中存在著一些裂紋。所以,在選擇過程中,這些雕刻人員就會盡可能的使用一些技巧來有效的提升整體雕刻水平,讓端硯雕刻作品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提高作品自身的價值。
維料其內容就是將石料進行具體打磨,在這其中需要將石料的兩面來對其進行打磨,讓其能夠成型,并且還需要在這其中能夠保存材料的最大使用范圍,保證材料觸摸平滑,不會出現劃手的問題。在維料過程中,對于需要進行加工的石料也會出現新的花紋。如果發現相比于之前的石料這款石料的質量更好,那么就需要重新考慮構圖,所設計的方法和現有的石料要能夠相吻合[2]。維料也是增加石料價值的一種方式,通過維料才能夠讓端硯雕刻質量更好。
在對隨形花式研進行結構設計過程中,通常都需要仔細考慮石料自身的特點。本文就通過舉例的方法來說明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比如,通過對相關資料調查發現,在廣東出現的坑仔巖,其材質是一種泥質板巖,這種材料時泥質巖石的一種變種,顏色主要為深灰色,而且在這其中所具有的花紋種類也非常多。對于坑仔巖來說,對于端硯雕刻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材料直接決定著雕刻技術,因為在雕刻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保留在這其中所具有的花紋,體現其觀賞價值。比如,在坑仔巖中有魚腦凍,那么就會讓坑仔巖花紋呈現絲縷狀,如同理發者一般,這些特點都需要在端硯雕刻過程中能夠體現出來[3]。在傳統端硯雕刻工藝中,對于中心雕刻位置的設計必須要能夠充分的體現出天然石質的特點。
針對石眼設計也非常重要,根據當前宋代端硯文化能夠看出,在宋代時期就非常重視對石眼的設計。而在當代對于石眼的設計更加靈活,會根據石眼的具體位置來對其進行設計,將石眼和石料有效結合,創作更加生動的形象。以前的雕刻大師會遵循石眼的位置,盡可能的在石眼上進行雕刻,讓整個雕刻作品看起來更加自然。因為缺少石料,所以在利用石料過程中,大多都是使用隨行花式的方法來進行設計,這種方法能夠很好的打破傳統雕刻結構,讓石料能夠更好的保存自身的特點,更好的突出石料花紋內容。有時如果發現石料自身的花紋特點非常美,那么就可以直接省略雕刻花紋的步驟,就以石料的平整處來作為中心。所以,這樣就能夠看出,端硯石料的石質對于結構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對于端硯作品來說,必須要有相應的雕刻技藝作為支持,通過對相關調查發現,對于端硯的雕刻技藝而言,主要是通過手鑿手法來進行,這樣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古代石鑿為基礎,而不斷優化所得到[4]。利用這種方法最著名的就是已經為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程文師傅,在使用這種雕刻方法過程中,直接利用鑿刀來對其進行雕刻,所雕刻的畫面非常生動,并且之間不會存在停頓現象,整個作品一氣呵成。而在雕刻過程中只利用鑿刀,就需要在雕刻前對于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仔細研究。由此也能夠看出,這種技藝對于雕刻人自身的運刀能力有效非常嚴格的要求,并且還需要能夠將雕刻的花紋記住,這樣才能夠順利的完成雕刻。所雕刻出來的作品更加自然,所以當前這種雕刻技術才是傳統端硯雕刻工藝的重要內容,但是對于雕刻人員的技術掌握要求更好,需要雕刻人員不斷連續,反復揣摩,才能夠掌握雕刻技術??偠灾?,通過研究能夠發現,如果想要更好的保護傳統工藝,
就必須要對其積極學習,這樣才能夠明確方向,也能夠確保工藝的有效傳承??梢栽谶@其中從傳統手工工藝的保護方法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就以本篇文章來說,通過對傳統端硯雕刻技巧的具體敘述,對傳統技藝進行分析和認為,然后更加深入地了解端硯工藝內容,這樣才能夠將端硯雕刻工藝技藝有效的應用,更好地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