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云陽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4500)
引言: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知識水平和素質參差不齊,這對于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很大的影響。數學這門課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學生缺乏對數學的興趣,教師教學方式傳統,這就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礙。所以,現在的數學教學模式必須跟上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式,同時,在教授數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集合所有的教學資源,與時俱進,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
中職院校的教學是以就業為導向下的,專門為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學校。而中職數學的教學工作就是從就業和教育的角度開展的。
有利于中職院校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當今,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為企業輸送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數學的教學工作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的一個過程,同時,學生通過專業知識提升就業技能。
有利于中職院校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目標。在中職院校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不一樣的,數學學習應有針對性的進行,讓數學教學的質量有進一步的提升。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中職院校的教育就是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那么教學方法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數學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
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應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并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創新教學體系,降低數學教學內容的難度,并優化教育系統。因為改革的過程是復雜的,所以改革的內容要實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式,最終使數學改革的內容和實際學習的專業有效的相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個院校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也滿足了不同學生受教育的需求。中職院校中的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數學的知識儲備量不足,底子薄弱,成績低下,導致了學生學習的惡性循環,聽不懂老師講解的內容,學生獨自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長期下來數學水平就得不到提升。
中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就是以就業服務為主,同時為社會提供專業的,技能應用型人才。這種情況下,如果只重視技能培養,而忽視了數學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意義,那么也會阻礙成績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也逐漸從注重技能培養,到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轉變。但是,部分教師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往往掌握不好這個轉變的尺度。強調邏輯性的數學,所有階段的知識都是相關聯系的。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如果掌握不好學生接受尺度,那么就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本的定位目標沒有與學生實際結合,繁雜的教材內容,過分的強調系統性,壓制的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教材內容不能很容易的消化。而且現階段的數學課本內容并沒有與“就業導向”標準相結合,且缺少實踐性教學,導致數學教學成果不理想。
現階段,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師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只是機械性的給學生灌輸知識,這并不符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所以,為了迎合現代化信息的發展,中職院校要積極創新數學教學模式,“除舊迎新”。同時,利用互聯網的便利,進行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學,減少與職業技能相關的差距。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
現階段的就業局勢是非常緊張的,數學的教學內容又與日后的職業工作息息相關。所以,需要有針對性的創新現階段的中職數學內容,以更符合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就業服務)。在專業上對數學內容有效整理,并與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相結合,以鞏固工作基礎[2]。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就業是學習的目標,在學生掌握理論的同時,應該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鞏固知識,夯實基礎。學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多的就業機會,使學生能快速的接觸企業技術,并與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結合,從而鞏固知識[1]。
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教師應充分地的利用互聯技術帶來的便利,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系統。通過評價系統,數學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的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及時收到學生的反饋,改進自己不好的教學方法,避免錯誤再次發生;教師對學生建議的回應,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評價系統,老師也可以及時的指出學生的錯誤,端正學生們學習數學的態度。
結束語:中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化教育。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各大中職院校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與時俱進,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積極的進行改革和創新。以就業為導向,同時整合一切教學資源,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