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都安縣地蘇鎮上江小學,廣西 河池 530715)
課堂效果的提高主要是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所教的理論知識點所理解的程度以及在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讀、寫所展現出來的效果,以在教學中這幾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同時達到教學目標,這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相反的則是效果不佳的。
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效的教學必須明確教學任務以及準確的教學目標。而在制定目標時,要重點了解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同時要對語文的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創造力進行重點培養。而且在擬定目標時,要具有條理性,通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性,擬定層次不一的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此文是通過童話故事引發小學生深思。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首先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想象故事里的情境。其次,教師把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桃子就不會落地,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出現的科學,最后,讓學生自己討論,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會發生什么。而在提問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提問,尊重學生的同時,把教學目標定位更具有人性化。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的活動。在課堂上教師不是主角,反而學生才是主人公,所以教師要在上課的時候,設計問題指引學生,使學生自己去思考,通過自己的邏輯思維以及感官發現知識,學生參與課上活動的熱情,決定了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在上課的時候,學生運用自己的手、口、腦去實踐從而發現問題并解決,使學生的興趣一直在線,形成學生學習的最好狀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熱情一直是教學的難點。部分教師訴苦在閱讀訓練的時候出現的問題,當問題存在,我們就找尋方法去解決它。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喜歡問為什么、喜歡去幻想,教師根據這一特點進行課堂教學,策劃語文中的情境,使小學生發揮他們的天性,進行思維創造。使學生近距離與文章進行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興趣。一旦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那么注意力就會提升,后期投入的時間也會增加,從而教學效果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蜜蜂引路》中,首先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而后在教學中,讓學生自行想象,拿出一張紙,畫出列寧和引蜂人的住處,路邊的花和院子。讓學生進入了文章的情境中的同時,又辨別出了方向,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這樣的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發揮想象力,鍛煉了思維創造力,提高學習成績。
對于學生而言怕老師的心理是一直存在的。教師一旦出現嚴厲的一面,學生就會情緒緊繃,而課上的氣氛就會瞬間成冰。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營造一種輕松幽默的學習氛圍,改善學生怕老師的心理。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主角,無論教師運用哪些教學模式,都應認清這一點。而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增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上課時的學習氛圍更加輕松,使學生可以改善對教師嚴厲的印象,在教師面前展現自我,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增加了在課上與教師的交流,進而教師的教學效率得以提升,效果得以提高。教師在教學《三個兒子》這節課時,課前讓學生比提一桶水誰走的遠,往前面走,學生在玩樂中體會到了桶的重量。而后在通過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會自發的說“桶可重了呢”,從而學生認識到幫助自己母親提木頭的兒子,是孝順媽媽的孩子。此方法是在課堂上模擬文章里的場景,有利于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
小學語文是在閱讀、寫作、說話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里,教師的語文教學就是粉筆黑板和自己的講解,在這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從而積極性下降,學習成績不理想。對于現代的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如“投屏,PPT”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通過感官,提升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教學《司馬光》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PPT 和動畫的模式來演示如果不砸缸,通過其他方式救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并思考,其他方式和砸缸共同的特點:“就是人離開了水,就被救活了”,而司馬光讓水離開了缸,從而水和人分離。此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多種方式思考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教學是學生打下基礎的好時機,而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課程,我們要重視這一階段的這門學科的教學。而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的增強,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興趣,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