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石坊柳鄧小學,甘肅 隴南 746409)
對話式教學方法使得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推動了教師教學計劃的進行。本文針對小學二年級數學的教學來進行相關說明。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學習環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更加清楚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而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更加完善的教學計劃,推動教學的開展;而學生通過與老師的溝通能夠意識到自己學習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從教師的建議中汲取信心,幫助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二年級小學數學而言,師生間的對話溝通仍然是十分關鍵的環節。
例如學習小學數學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這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親和地問學生:“今天你們都準備好‘小棒’了嗎?我們今天要學習有余數的除法,請問你們對除法都有哪些認識呢?”教師的問題打開了對話,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也會積極思考,從而能夠回答出老師的問題,這便是一種對話的形式,使得課堂教學順利開始。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同樣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與學生展開溝通,比如學生們在運算“10÷3=?”比劃小棒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10 根小棒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多少根,還剩多少根?”同學們便會回答:“10 根小棒可以分成3 組,每組3 根,還剩1 根。”根據這個模式,教師可以繼續要求學生運算“13÷3=?”,并且問道:“13 根小棒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多少根,還剩多少根?”學生們便回答:“13 根小棒可以分成4 組,每組3 根,還剩1 根。”依照這種對話形式的教學,教師能夠從學生們回答的速度和聲音熱情度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生在通過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自己對知識運用的熟練情況,從而發現問題并加以更正。師生對話的互動性教學,能夠加強學生和老師的默契度,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
學生在學習中要體現積極合作、互動探究的過程,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能夠找到學習的快樂,并且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幫助彼此發現問題,更正問題,對雙方的學習而言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
例如小學數學二年級的“認識幾百幾十”這一內容,教師就可以要求同桌之間進行數數來認識上百的數字,同桌兩人互相數數的方式就是學生對話、互動的學習方式,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兩人互相監督,互相學習,加快了對知識的認識,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還比如“有趣的七巧板”這一數學課題活動,教師在課前就要求學生在上課時帶好七巧板。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說出七巧板中的七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加強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和復習。然后教師根據學生人數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學生們利用七巧板中的圖形來拼出各種小動物。小組成員根據教師的要求就可以開始小動物圖形的研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觀念,而且七巧板拼動物也有多鐘拼法。所以在這樣一種活動中,學生們能夠各自表達各自的想法,在大家一起交流中討論出各種拼法,加強了對圖形的認識,鞏固了知識點,掌握了相關的數學問題。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時,學生們的交際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說也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學生之間的對話式交流也是完善數學課堂的重要部分。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法,并且結合對話教學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定的情景給了學生更多想象的空間,使得學生在思考的同時能夠享受到情景帶來的快樂,這也符合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例如小學數學二年級中的“2,3,4 乘法口訣”這一內容的學習,乘法口訣是一個相對比較枯燥難記的數學算式,所以教師要通過更加有趣和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背誦中思考乘法,而不是使得乘法口訣變成真正的“數學問題”。比如教師在講“2 的乘法口訣”時,就可以設置成學生坐蹺蹺板的情景,教師說:“小朋友坐蹺蹺板,一個蹺蹺板上的一邊有兩個小朋友,另一邊有一個小朋友,蹺蹺板此時平衡了。另一個蹺蹺板上的一邊有兩個小朋友,那另一邊得坐幾個小朋友才能平衡呢?”學生便答道:“一個小朋友!”教師再次說:“對了,也就是2×1=1×2。”在學習“3 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設置秋千的情景,教師說:“一個秋千上坐三個小朋友,那兩個秋千可以坐幾個小朋友呢?”學生回答:“六個!”教師再問:“那三個秋千呢?”學生答:“九個!”學習“4 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設置小朋友坐船的情景,問道:“一艘小船坐了四個小朋友,那兩艘小船坐幾個小朋友?”答:“八個!”……這樣以此類推,教師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景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置身處地地思考啟發了自己的思路,從而加快了對數學問題的解決。
綜上所述,小學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活躍和生動氣氛的課堂,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才是教學最重要的方面。所以教師在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時,要關注到對話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提高的重要性,并且對話教學法也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