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輝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高校作為開展高等教育的核心載體,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還需要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排球項目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一個類目,在教學中也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選修排球課程的學生人數一直比較多。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排球課教師來講,就要注重對學生排球技戰術的培養,在課堂上除了理論講解和學生自主練習之外,更要通過合理的措施來對學生展開訓練,提高學生對排球技戰術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排球運動注重力量與速度,對鍛煉學生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心智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通過排球運動比賽有利于培養和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堅強意志、抗壓能力、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等。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高校排球教學質量并不高。本文認為,影響高校排球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很多高校對排球教學還存在錯誤滯后的“為分數教學”的陳舊思想,導致教師一直教授給學生單調的排球教學內容。一方面,我們常說思想在前、行動在后,如果做事之前沒有正確的思想作為行動的引導,則做出的行動越多,就越偏離想要的路線。對高校排球教學也是一樣,很多高校仍然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阻礙,將高校排球教學的目標放在為排球考試而教學、學生為排球考試而學習。這就導致體育教師將排球教學重點放在排球理論知識的傳授、排球動作圖解和技戰術理論等內容,沒有教授學生將這些理論真正應用到排球運動實踐中。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提供的排球教學內容簡單、機械,難易程度安排不合理,失去了排球運動原有的觀賞性,讓學生陷入迷茫枯燥的排球運動中,對排球運動歷史及其文化缺乏認知和內涵理解,找不到參加排球運動的真正價值。
高校排球教學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排球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失去對排球運動的學習熱情。很多高校在開展排球教學時,仍然以教師教授理論知識、學生聽課記筆記,教師演示排球技術動作、學生照葫蘆畫瓢地進行模仿,最終的課堂評價仍然按照傳統的理論知識分數和相關技術動作達標程度來作為標準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按照教師劃定的范圍來開展排球運動的學習和參與,無法在排球運動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學習主動性。與此同時,高校排球教學重視排球運動技巧的掌握,忽略學生對排球運動學習的過程,導致高校排球教學課堂發展不前、質量不高,學生對排球運動態度消極,教學效果整體低下。
高校排球教學缺乏創新型的專業排球教師,現有排球教師提供的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對排球課程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缺少專業排球教師,他們中有很多是專職其他體育項目、兼職排球教學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往往不具備專業的排球教學能力。并且,有些高校體育教師是教齡較長的教師,他們的很多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對排球教學的需求。
在排球運動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教學作為傳授理論知識的基礎,將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提升學生排球運動技能的載體。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充分的運用,在實踐中不斷地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運動能力,合理安排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形成統一的整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運動環境。
高校在構建新的排球教學體系時,應該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內容進行不斷的改革深化,使學生在排球運動中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排球運動水平。此外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運動能力,為存在差異性特點的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內容,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排球運動信心的同時,還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能訓練不僅能提升力量,還能夠幫助青少年練習和指導青少年更好地運用自己全身的力量,將力量匯聚在排球上,從而更加順利地與隊友相互配合,成功投籃。并且擁有足夠的力量之后,會覺得身體變得更好掌控,可以更輕松地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
排球的歷史淵源深厚,其原本屬于一種競技的游戲,教師只要是能夠清楚排球的趣味性,并進行教學方法的適當性調整,學生就能從中找到更加趣味性的元素,從而提高自身對于體育課程的熱情,教師工作者也可以正確地利用課堂的時間來進行操作,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小型的排球游戲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引導學生進入到排球的訓練之中。
雖然排球運動在校園中一直深受推崇,但目前我國高校排球教學質量卻令人擔憂。本文針對影響高校排球教學質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國高校排球教學質量的對策。高校體育教師應充分肯定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師自身、學生以及教學場地設施對排球教學質量的影響,然后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排球教學實際與學生身心發展等實際制定相應對策,以提高高校排球教學質量。提高高校排球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全面的工作,需要高校領導、體育教師與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共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