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哈爾濱市南崗區第三幼兒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實際的幼兒閱讀活動中,不少幼兒針對教師提供的繪本,只是略微翻看就結束閱讀,或者僅僅翻動繪本,并未關注圖書的內容,一些幼兒雖然仔細地進行閱讀,但是只關注圖畫,不重視故事內容,另外幼兒不能愛護書籍的問題也普遍存在,針對這些問題,分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幼兒對于閱讀活動還比較陌生,同時也沒有形成保護圖書的意識。幼兒處于發展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關鍵階段中,其能夠快速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把握意義、聲音與符號之間存在的關聯,因此必須引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活動,為發展幼兒智力與社會化能力做好準備。幼兒在這一階段中有著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同時也渴求獲得表揚與肯定,因此可以通過其心理特點安排形式各異的閱讀活動。
首先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形成穩定的閱讀氛圍,提供幼兒能夠接受的閱讀材料;在具體的閱讀環節中,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增強幼兒閱讀意識,從閱讀所需的基本技能入手,讓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掌握閱讀方法;設定內容明確的閱讀規則,引導幼兒在遵守要求的條件下進行閱讀;在多個時間點安排閱讀活動,如晨間與午后等,設置專門的閱讀區域,如圖書角,使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每天保留閱讀交流時間,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今天的閱讀內容與感受,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知道的新故事,針對在閱讀交流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幼兒,可予以物質與精神獎勵,激勵其他的幼兒。構建家園共育模式,鼓勵家長參與親子閱讀活動,同時也將閱讀行為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幼兒提出問題,以此來進行自主學習活動,首先要使幼兒能夠發現問題,形成適合發問的條件是非常必要的。環境同樣也是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環境,幼兒對于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存在較強的依賴心理,不同的環境下,幼兒所使用的學習方法有差異,形成的學習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給幼創建有價值的環境,既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同時還要能夠對其探索求知欲望進行激發,通過環境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帶給幼兒。
在選擇環境時,可以依照幼兒的喜好,盡量選擇幼兒可以感興趣的元素與事物,以此來使幼兒可以形成更強烈的學習熱情。另外可將幼兒存在矛盾沖突與問題當做切入點,探尋合適的學習內容,所選擇的主題也應當是適合幼兒且幼兒存在興趣的。支持幼兒使用已有的經驗,使用卡通形象、制作手工作品與開設視頻動畫展覽,在此過程中,鼓勵幼兒與教師交流心得感受,在設計班級主題墻時,也要注意展示幼兒創作的作品,以此使幼兒產生愉悅的感受,能夠對教師組織的各種活動都形成極強的興趣。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極強的個體差異性,差異具體體現在接受能力、愛好與愿望等層面,因此教師在全方位培養幼兒時要注重尊重其個體差異,掌握其需求之后,支持其在不同層次上的發展需求,將因材施教的理念注入到幼兒培養活動中,給幼兒提供幫助之前需要先明確其需求,教師提供的幫助具有支架性質,而后需要幼兒自主探求,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對認知結構進行完善,教師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引導與支持方面,同時也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
當幼兒對已有的經驗與現有情境產生困惑之后可能會形成疑問需求,也可將提問看成一種智力得不到滿足的情緒狀態,通過提問,幼兒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能夠得到滿足,這屬于一種自然需求,人身處于環境中,就會生成對周邊事物進行了解的需求。在幼兒的學習系統,可以將其動機分成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相比教師與家長創造的外部動機,幼兒自主形成內部動機具有更為持久的推動力,內部動機中最常見的就是探究心理與好奇心。教師在自主學習活動必須保護幼兒生成的好奇心,對幼兒產生的學習需求進行關注,在鼓勵幼兒提問的同時,也幫助幼兒挖掘更多帶有趣味性且有助于幼兒發展的問題。
教師在幼兒提出問題之后,應及時地予以反饋,做到有問必答,幼兒的耐心比較少,如果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其他人的回應,無法立刻解決,將放棄提問的行為,如果這種得不到答案的現象長期存在,幼兒的好奇心也將消散,只會通過被動的方式來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回應幼兒的問題,不能因為幼兒提出的問題過于天真無趣就無視他們,而是要仔細聆聽,挖苦、諷刺與嘲笑行為都是不允許出現的,保護幼兒的求知欲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其自信心與自尊心。
基于養成自主學習意識的需求,教師不能在幼兒提出問題之后,直接告知答案,而是要有技巧地回答問題,同時引導幼兒自主探尋答案,給幼兒保留一定探索空間是非常必要的,給提問環節提供充足的時間時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讓幼兒將問題帶入到課堂中,結束教學后,也可遺留一定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思考,探索答案。
本文依照幼兒開展閱讀活動的心理狀態,提供了促進幼兒形成閱讀習慣的建議,同時也針對幼兒自主發展需求,探討了如何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把握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切實地養成其自學意識,能夠主動地通過閱讀獲取知識,提升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