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愿祥
(貴州省晴隆縣中營鎮紅寨小學,貴州 晴隆 561400)
閱讀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習到更多的詞匯,句式。教會學生好的閱讀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幫助學生深化學習過程,有效的完成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要把教學側重點適當的放在閱讀教學上,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閱讀當中體會到獨立探索知識的樂趣,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
1.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學生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淀,在學習當中不斷吸取知識才能慢慢的形成,而這一過程離不開閱讀教學,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詞匯,學會識文斷句的方法,教師的傳授對于學生來說過于生硬,學生需要不斷的記憶,而且對于知識的應用也不夠成熟,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主動學習,不斷練習才能夠熟練掌握知識的應用,而閱讀教學就是提升這一能力的有效手段。
2.閱讀教學鍛煉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如果依靠教師的教學,提升起來會非常困難,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細心篩選,其蘊含的教學價值非常豐富,教師如果大包大攬,想依靠自身的教學讓教材中的教學價值完全發揮,存在一定難度,只有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通過重復的“咀嚼”,才能體會到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而且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當中強化自身的邏輯思維,在閱讀當中獨立探索知識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收獲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是教師主導教學,學生被動認知的課堂模式所無法達到的,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閱讀教學開拓學生視野。語文教學如果單單依靠課內的知識,學生的能力難以得到提升,教會學生好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讓學生進行一些適時的課外閱讀,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體會到世間萬事萬物的美好,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課外閱讀當中,學生能夠學習到更為豐富的知識,對于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1.根據學生興趣選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欲望。開展閱讀教學的前提,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選擇一些帶有趣味性,符合學生興趣點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性格天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可以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喜愛閱讀,愿意閱讀,然后在后續的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提升閱讀內容的質量,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2.師生同步進行閱讀,交流心得深化學習成果。在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選擇和學生共同閱讀來獲取更多的共同語言,強化師生互動,深化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和學生同步閱讀,在閱讀中與學生交流方法,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解決,并且教會學生有用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比如在閱讀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當中,小學生的閱讀經驗較少,對于知識的認知不夠清晰,文中采用的修辭手法以及文章中的亮點,學生很難自己發掘體會,教師可以在和學生同步閱讀的過程當中,及時的告知學生,讓學生明白閱讀重點在哪里。教會學生略讀法、通讀法、跳讀法等等閱讀手法在閱讀中的重要性以及適用場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更加高效的進行閱讀學習。
3.適時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對于教材內容的研讀和品味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分數和能力,但是對于知識的應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當中,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夠得到提升,學習到的閱讀技巧能夠進一步熟練和鞏固,而且課外閱讀能夠有效的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到在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能夠有效的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課外書籍供學生選擇,要注意書籍內容的廣度,也要注意切合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能夠收獲知識的同時,閱讀過程也不會太過乏味。另外,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要教會學生做閱讀摘抄,對好的地方要進行記錄,深化學習成果,讓學生能在課外閱讀當中切實的提升自身的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具有推動作用,能夠有效的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能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當中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選擇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同步閱讀,交流閱讀心得,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適時的開展課外閱讀,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并且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當中鍛煉自身的獨立思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