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曉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1)
高校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需以“培養新時代偉大復興人才”為立足點、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確保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落實到位的基礎上,為預期教育機構建建設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學生干部作為高校學生中的佼佼者,是未來國家社會建設的核心,其自身專業素養能力的培養質量和培養效率,近年來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就目前來看,新時代下教育部門不僅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也明確了高校學生干部應有的素質,如——政治素質、綜合素質和創新素質。
簡單來講,所謂的“政治素質”是指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高校學生具備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論水平、思想覺悟,政治素質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幫助周圍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此外在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性作用。就目前而言,高校學生干部作為學生中的佼佼者,是老師的眼睛和耳朵,為從根本上確保學生干部自身“政治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堅定高校學生干部的理想信念,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其“三觀”的良好樹立也創造了良好條件,更對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眾所周知在當前信息化產業時代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便捷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某些負面輿論以及不良信息的瀏覽,也是導致高校學生理想信念產生動搖,為此在后期理想信念的堅定過程中,高校可通過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專題講座、實踐鍛煉等形式,在堅定學生干部理想信念的基礎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傳播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素質教育教學時代背景下,“綜合素質”是指學生干部不僅文化成績和科學素質水平相對較高,另外在德、智、體等多方面也具有突出表現,身體和心理素質也相對較高,綜合素質的培養從某方面而言,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細致、耐心、敢于吃苦的品質,與此同時在強化學生合作意識、鍛煉學生合作能力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為國家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學生干部隊伍素質培養過程中,綜合素質培養質量和培養效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此在實際作業過程中,一方面高校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利用高校的課余時間,對學生干部進行綜合性培養,在確保其掌握多領域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為預期文化素養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還需提高對學生干部心理素質的培養,即在培訓作業推進過程中需要做到沉穩有序,以此在有效提高學生干部組織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礎上,為預期管理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
隨著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和培訓手段的實踐,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教育培訓目標,更對學生的整體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當前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學生干部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但近年來在學生干部素質培養過程中,“創新素質”的培養極易被忽視,學生干部在配合老師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時,大多墨守成規、惟命是從,長此以往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更對學生整體全面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對學生干部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度,激發干部隊伍的創造潛力是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核心發展方向,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面高校在日常管理作業過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引導學生積極開拓思維,敢于勇敢嘗試和探索,從而在確保自己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被激發的前提下,最終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還可通過選樹典型的方式,加大對學生干部的鼓勵,以此在激發他們勇于探索和嘗試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最終為他們的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簡而言之,在當前新素質教育教學時代背景下,學生道德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綜合培養的培養效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而學生干部作為高校學生的佼佼者,在高校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連接師生以及表率的作用,為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干部隊伍可持續發展的培養目標,高校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不僅需堅定高校學生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學生干部的政治素質,與此同時還要貫徹落實現代化教育教學理、提高對學生干部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度,以此為學生干部全面健康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