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河北省圍場縣城子中學,河北 承德 068450)
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語文在初中各科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只有學好了語文,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同時幫助學生學好其他的科目。初中語文新課改中強調了要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自學、互學等活動,提高對語文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本文通過論述初中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指出構建語文教學模式方法。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很多年,但是迫于中考的壓力,初中語文教學仍然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在評價方式中也是以成績作為唯一衡量標準,學生在其他方面表現再好,如果理論成績不高,都會被定義為一個差生。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興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應試化的方式,學生發揮不出自己學習優勢,興趣一般。
初中語文新課改強調要豐富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走出理論化知識的限制,最終做到語文知識學以致用,能夠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看到生活中的美,語文情感和思維品質得到發展。相關的調查發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活動進行的很少,板書教學為主,學生跟著教師節奏進行學習,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少,學生動手能力差,創造力和鑒賞能力不足。
語文知識素材來源于實踐最終也要服務實踐中,教師只有將課本知識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提高其知識框架。我們發現,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將書本內容進行生活延伸,案例教學在語文中采用的很少,造成學生的思維發展受限,語文核心素養能力弱。同時,除了在課堂中教學方法單調外,平時的語文實踐活動同樣少,比如朗誦大賽、語文主題課堂活動等,造成理論與實踐聯系少。
語文作為一門集抽象和形象知識為一體的學科,學生在理解問題時往往憑借自己的形象思維,對一些深入的知識理解不透。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為主,將抽象內容變得具體化,要轉變自己角色,由傳統教學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和解惑者,通過豐富的課堂自學、互學和展學活動,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創造和鑒賞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定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表述說出課文的主旨,感受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的理解,也可以鼓勵學生課前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在課中進行展示,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框架,同時多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總之,在教學模式構建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情,充分調動課堂氛圍,在課堂中穿插各種問題和提問,讓學生整堂課都在進行思考,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
初中生正處于思想活躍的年齡,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在教學中豐富教學手段,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將學習當做自己的事情。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針對一些精彩的課本內容,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以話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提高學生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調,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教師也可以組成學生成立各種語文社團,比如文學社團,讓學生自己寫稿、審稿,提高學生搜集語文素材能力,有利于語文寫作能力提升。教師要將課堂充分交給學生,在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讓他們通過互動探究方式解決問題,當確實存在困難時,再通過適當的點撥解惑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方法,這比直接分享答案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有利于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方向。
語文新課標中強調了要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讓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豐富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實踐教學形式,將教學知識貫穿于生活中,讓學生能夠隨著對生活知識的豐富和延伸,實現情感和思想的構建,提高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創新思維。教師可以圍繞某一個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分組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共同學習的能力,這樣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優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是較多的,主要是應試化程度嚴重、教學方法單調等。下一步,在構建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多創設課堂活動,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