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山海關區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河北 秦皇島 066200)
所謂醫療保險,就是補償患病就診費用的一種保險形式,涉及內容較多,管理難度較大。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與日俱增。在醫療保險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檔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醫療保險檔案中包含了參保人員的信息,在保險實施的過程中,這些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所以,應該加強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同時提升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現如今,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在不斷完善,醫療改革也日漸深入,保險規模隨之擴大。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多醫療保障,保險的種類愈加詳細,涉及的內容也在不斷增多。由于保險分類詳細,服務范圍也不斷擴大,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的難度隨之增加。為了切實解決人們的醫療保險問題,必須要加強檔案管理工作,同時提升服務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并不完善,存在效率低下、系統故障、管理無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醫療保險行業的發展。根據管理范圍,醫療保險檔案可以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醫療、保險、患者、藥品[1]。為了提升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服務能力,需要明確醫療保險檔案的特點,具體如下:第一,醫療行政就是醫療年保險體系中的行政機構,主要包括國家制定的醫療單位,負責提供認證數據,在保險和結算的過程中需要參考這些數據,根據數據做出準確的分析,然后提供對應的服務內容,確保保險系統的完善性,同時對消費賬單進行整理;第二,保險就是保險服務機構,不僅要提供各種檔案信息,還要提供保險涉及的業務檔案,審核保險單位資格、被保人信息等等,確保保險的有效性;第三,患者包括患者個人的醫療保險賬戶、醫療信息、保險手續等內容,可以為保險服務的落實提供依據;第四,藥品就是各大藥店,具體包括醫療保險服務協議、藥品清單等內容。不論哪一項內容,都是醫療保險管理和落實的重要依據。
對于醫保管理部門來說,醫保檔案是十分重要的資料,要采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目前來看,單純采用人工、紙質檔案的管理方式很難滿足醫保檔案的使用需求,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個行業都在向電子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醫保檔案管理工作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傳統的紙質檔案轉換為電子數據形式,這樣不僅延長了存儲期限,還能節約空間,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醫保電子檔案管理工作可以進一步地完善和改進,積極向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實現資源整合、數據分析、在線共享等。生產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使醫保管理工作更加安全[2]。在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數據共享,社區和養老機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具體的需求登錄數字檔案館,利用智能化的檢索查詢方式對退休人員的身體狀況、用藥情況等進行管理和查詢,然后根據查詢結果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社區和養老服務,促進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定點醫藥機構也可以采用數字化醫保檔案,實時了解參保人員的就醫情況,精準、快速的實施診療服務。監管部門也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全面監控醫保檔案,對醫療機構、藥店的違規行為進行有效的篩查,保障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
醫保經辦機構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規章及制度,使醫保檔案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在規章制度落實的過程中,經辦機構應該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確保資料檔案的準確完整。尤其在檔案接收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規范要求進行質量管控,對不同種類、載體的檔案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醫保檔案的轉入、轉出、借閱等環節都應該遵守規范要求,確保檔案管理更加有效。例如,在檔案移交方面,業務材料歸檔移交工作的辦理,應該由中心各處室兼職檔案管理人員具體負責本處室業務材料的歸檔和移交[3]。在移交的過程中,要按照相關的規范要求進行分類收集整理,然后定期向檔案室移交。要做好移交質量監督工作,根據規范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針對不符合歸檔要求的資料,管理人員應該重新整理。
為了提升檔案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必須建設一個高效的管理團隊[4]。首先,要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嚴格的篩選,其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還要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其次,要加強檔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和專業技能。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提升人員的法制意識和責任感,使其不僅掌握管理知識,并且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改進。
綜上所述,在醫療保險檔案管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應該明確檔案管理的特點,然后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規章制度、優化管理團隊,從多個方面入手,確保檔案的完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