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娜
(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中學,四川 色達 626600)
地理內容豐富,包含的信息較多,有人文、氣象、水文、植物等。對于初中生來說較抽象,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其立體化和生動化,化難為易,增大我們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初中地理包含的內容廣泛,它由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區域地理和中國鄉土地理等幾部分組成,既具有地球表面的各種地理面貌和地球運動知識,又有中國地理方面的地形、自然、人文、經濟。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可以通過圖像、動畫、影像資料等為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于突出地理知識的綜合性。
學生對地理不“感冒”,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地理知識抽象難懂,當我們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之后,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其直觀、形象的特點而深受教師的歡迎,正好可以解決地理知識的抽象問題。在地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我們不僅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圖片給學生做解釋,還可以將一些理論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來一次浪漫之旅。比如,教學“臺灣風光”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了臺灣各地的優美風光、豐富物產、人文風情,讓他們愛上了這個地方,都說怪不得人們把臺灣稱為“寶島”了。課堂上一些平時對地理不感興趣的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些信息技術把我們的地理課變得“可愛”起來了,怎么不讓學生喜愛呢?
過去的地理教學,只是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課堂上主要靠教師的講解,偶爾有地圖、地球儀等教具,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內容較少。而現在,地理教學中有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運用大量的圖片、影視、視頻資料,還可以運用教師制作的動畫。這些材料的展示只需輕輕一點就可以實現,大大地節約了時間,無形中就增大了教學的容量。比如:教學“地球的公轉”時,我就用動畫來演示地球繞著太陽轉動到不同位置時,太陽光直射點的移動,在這個動態中找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球到達的位置。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難點,學生掌握起來較為困難,但是運用動畫的演示,可以將地球公轉的空間感具體化,變得更簡單,達到化難為易的目的。運用動畫老師不必那么費勁地講解,學生也能通過我們的演示,看懂地球公轉的方向,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為我們節約了許多時間,也少花費許多精力。
這里說的了解不是要我們的教師像一個信息技術專業人員那樣了解它,而是要對我們所使用的這部分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我們要讓課堂更加高效,就要對各種地理信息資料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因為這方面的資料很多,我們教學時不可能都用到,需要我們根據自己上課的內容做一個合理的選擇。如果我們不清楚,選擇不合適,那就會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該使用動畫的時候,選擇了圖片,這樣就費時費力,還不能達到深入淺出的教學效果。所以,要運用信息技術,我們平時就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多收集、多篩選、多整理,有了這個積累,在運用時就可以做好隨用隨取了。
運用信息技術,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對教師來說,卻需畫更多功夫。信息技術的使用不是隨便拿來就用,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課前需要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精心設計,那部分可以用圖片,要用哪方面的圖片;哪部分需要用視頻資料,需要一個怎樣的視頻資料……學生在看到這些資料時,會有什么反應,還可能有哪些問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課前做好精心準備。做好了準備,我們還需要在上課之前將所有的過程演練一遍,把握好教學的節奏,看看有的環節是否節奏太慢,可否加快一些,哪些環節還可以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做完這些,我們上課時才能從容不迫。
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必須清楚,它只是一種教學手段,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它可以用,但絕不能代替老師講解指導的作用。關鍵處我們必須要用自己準確精煉的語言進行總結,易錯處我們也要多次強調,提醒學生的注意。運用信息技術時,我們一定要多關注學生的表情,看看他們在此時的學習狀態,是否真的弄懂了。對于他們不懂的地方,我們可以回放,再針對性地講解。信息技術只是增大了容量,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了,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這也是我們課堂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學時我們千萬不能忽視了。
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同樣它也可以提高學生作業的效率。我們在布置作業時,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布置一些需要創新合作的作業。這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只要我們能從以上幾方面去努力,那我們的地理課堂就會變得高效有趣,學生也會越來越愛地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