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飛
(沈陽市盲校,遼寧 沈陽 110000)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想要保證盲生在語文朗讀方面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從而提升自身的朗讀感悟能力,教師就應該注意對盲生的朗讀興趣進行培養(yǎng),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清新、流利、深情的語氣來進行課文朗讀,這樣一來可以讓盲生通過教師的朗讀對課文所營造的意境有更加清晰具體的理解,更加容易體會到文字的美妙,從而使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深化,可以有效激發(fā)起盲生語文朗讀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展開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盲生的朗讀興趣:首先,教師在講解新課文之前,應該盲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其閱讀課文,并且教師應該提出適當的閱讀要求。例如,應該要求盲生吐字清楚、聲音洪亮、斷句準確。當盲生對課文有初步的理解之后,要進行表達性的朗讀,同時教師還應該對盲生的朗讀給予及時的反饋;其次,教師還應該產生根據盲生自身理解能力存在的差異來有針對性的擴大閱讀面,給盲生推薦一些適合的課外讀物。例如《盲童文學》等;最后,教師還應該注意應用各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來促進盲生自由朗讀,可以組織盲生齊讀、默讀、男生讀或者女生讀,這樣一來也可以起到提升盲生自身閱讀興趣的作用。
對于盲生而言,雖然在視力上有缺陷,但是盲生的情感比一般人更加豐富,同時內心也更加細膩,對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以及看法,教師在對盲生展開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意識到盲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充分挖掘盲生的內心情感體驗,這樣一來可以使其自身的朗讀感悟能力得到提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應用聲情并茂的開場白來導入新的課程,這樣一來會給盲生一種新鮮感,從而更好地將孩子們帶到特定的課文教學情境當中,使得其學習欲望得到了有效激發(fā)。教師在引導盲生學習一些抒情詩歌作品的時候,可以嘗試將這些優(yōu)美的詩歌與音樂進行連接,可以選擇與本篇詩歌情感相一致的音樂來豐富語文課堂教學,這樣一來也會提升孩子們學習詩歌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李白《靜夜思》一課的時候,為了可以更好的渲染課堂教學氛圍,讓盲生對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有更加清晰具體的理解,可以為盲生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這首歌,從而逐漸將盲生帶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長期應用此種教學方式,盲生的情感會變得更加豐富,自身的朗讀感悟能力也勢必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盲生的情感更加豐富、細膩,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讀者想要從抽象的語言文字當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理解能力,就必須要對作者的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二次創(chuàng)作主要依靠的是讀者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提升讀者自身語言感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想象力的培養(yǎng)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xiàn)的,需要其可以在嗅覺、聽覺等表象的基礎上對事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經驗來對課文情境進行闡述,在對情境進行闡述的過程中,往往會不自覺的添油加醋,教師應該根據孩子們自身的情感認知以及想象力來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使盲生對課文情境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在對盲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想要使盲生的朗讀感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應該重視起對孩子們語言想象力以及延伸能力的培養(yǎng),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例如,教師在對盲生講解杜甫《絕句》一課時,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先天失明往往沒有親眼見過青天、翠柳以及杜鵑等等,這時候教師應該對每一種景物進行形象化的意境闡述,讓盲生對這些景物有一定的認知以及理解,這樣一來盲生就會根據自身對事物認知的程度來自行補充,使得每種景物的特點在盲生的心里都清晰可見。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在心中構想一幅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并且告知盲生這些景物不必對其進行具象化的展示,也可以是一種意境的美感,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認知能力去構建心中的圖畫。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盲生對于圖景的想象欲望以及想象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這種進步是持續(xù)性的,盲生對與文章內容的感悟也會更加深刻,從而更加接近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以及心境,這對培養(yǎng)以及激發(fā)盲生的想象力以及朗讀感悟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語文學習是一個情感感悟的過程,對盲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及提升可以使其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在對盲生語文朗讀感悟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培養(yǎng)方式都應該貼近現(xiàn)階段孩子們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接受水平,可以嘗試對盲生應用個性化的朗讀教學方式,從而使盲生的情感體驗得到更好的豐富,可以促進其朗讀感悟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