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麗
(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學校教育集團,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課堂已有多年的時間,尤其對于低段小學教學來說,不僅較大程度的提升了教學效率,還滿足了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而對于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來說,學生們不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鞏固生字,還能通過信息技術找到生字的規律,意義重大[1]。
小學語文低段識字寫字教學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營造情景,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春”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系列關于春天景象的畫面,并且播放鳥語花香的聲音,讓學生體會春天,進而為學生講解“春”這個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春”這個字動態化,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加深學生記憶力。再例如:在學習‘舊”、“月”系列文字時,教師便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把開始的象形文字到現在的簡體字過程演練處出來,在文字的演變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文字的來源,還能加速學生識字效率,讓學生能夠輕松的掌握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對漢字歷史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識字寫字興趣。在此基礎上。為了養成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中錯誤寫字姿勢演示,詢問學生“視頻中的識字寫字姿勢是否正確?為何動畫中的人物會感覺到實力疲乏?怎么樣才是正確的識字寫字姿勢呢?”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綜上,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渲染課堂氛圍,營造多元化情景,同時通過情景演練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為日后的閱讀和寫作學習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2]。
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動畫,通過FLASH等多媒體軟件將文字的演變過程清晰的呈現在學生們面前。例如:在學習“日、旦”時,教師可以采用古人的表述方式,利用圖畫和文字的對比。學生便會了解古人是用形象的圖畫來表達文字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向太陽,讓學生觀察為何太陽被表述為“日”,等待學生觀察后,詢問學生“日為何變成了旦?這是什么意思呢?難道是表示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并要求學生回家早起觀察太陽升起的畫面。在字和字的不斷轉變中,不僅活躍了課堂,也提高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3]。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策略,主要體現在遠程教育和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的充分融合、現代溝通交流平臺和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的充分融合、多媒體音視頻和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的充分融合。對于低段小學語文來說,識字、寫字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習內容,在整合的過程中必須將識字、寫字等教學內容作為重點,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性工具,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多媒體導入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尋找真理,探索未知世界,學習新一輪的文化知識。例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的遠程教育功能,在學習“人、從、眾”這一課時,教師在課上可利用多媒體圖畫展示一個人、兩個人和三個人,讓學生清晰的看到這一演變過程“二人為從、三人為眾”。那么在課下,教師可留有作業“林、森”這二字的演變過程,利用多媒體的沖擊力,在網絡上和學生展開交流,并且制作多媒體視頻方便學生課下學習,教師需要予以適時的指導和講解,并且要求學生參與到學習中[4]。
在以往的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是采用板書的形式鞏固學生記憶,這種形式效果并不顯著。而在信息技術下寫字教學不僅可以采用動畫還可采用視頻的形式將每個生字的背景、偏旁部首利用信息工具按照相應的順序演示出來。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寫字的規律,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這里,教師不僅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寫字習慣是否正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便可通過信息技術鞏固學生記憶。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根據班級的人數平均分配,進而提出一個問題讓小組成員進行針對性的探討,在探討結束后開展識字寫字比賽。實踐過程中教師需先行播放幾組生字,并且為學生講解這些生字的寓意,邀請每個小組分別上臺閱讀。閱讀介紹后學生會對生字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時候教師便要播放每個生字相符的場景,讓每個小組猜想這些場景代表的生字,以競賽的形式對每個小組最后的成績進行總結和歸納,最后進行課后評價,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力,還有有效培養學生團隊意識[5]。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下的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策略可以圍繞四點展開: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情景,生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動畫,生成強烈對比;利用信息技術遠程教學,鞏固課堂內容;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游戲,提高學生主體地位。語文本身涵蓋范圍較廣,對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要求較高,而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能夠較大程度的提升學生這些素養,增添小學低段識字寫字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