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蘭 張宛婷 尹湉 張思其 李曉珊 謝燕嫻
(華南師范大學 職業教育學院,廣東 佛山 528200)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大幅增長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人們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9年11月7日發布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教育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通知》中指出:“要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原則,提高保教質量。”①由此可見國家對學前教育高度重視。而音樂課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課程,對提升孩子綜合素養,促進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中職學生是幼兒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因此,中職學校對于幼教人才的培養極為重要。然而,教學模式、資源等的差異使得粵東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效果存在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筆者想進一步了解粵東地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課程體系現狀,深入探析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與對策。
本論文通過問卷法、訪談法、文獻法等了解粵東地區兩所中職學校——揭西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和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成因,并提出相關的教學應對策略,以求有效改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促進該課程體系的系統化與成熟,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人才,助力國家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本文調查對象為揭西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和普寧職業技術學校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領導及該專業學生。調查問卷所涉及的對象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共計340人,訪談對象有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領導。
通過分析可知,通過專業課的培養,每位學生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正確的教師觀、教育觀,也能很好地理解幼兒及幼兒學習的特點,并具備教育、支持幼兒的知識和技能;但部分同學在支持幼兒學習的情感態度,感受、親歷幼兒的教育實踐和跟老師、社區、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能力方面仍欠缺。說明在專業課培養方面,學校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課程,導致學生親身經歷較少,缺乏感同身受能力。
在提及是否清楚自己本專業課程目標時,高達90%的同學表示清楚地知道,但對于是否能達到課程目標時,卻有一半的同學表示只能達到部分目標。說明實際情況與理想的課程目標并不相符合,即課程目標的實現情況不佳。
從問卷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知道,中職學校的教學形式十分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課堂講授也有現代的實地觀摩等多樣化教學。但總體來看,主要還是采用小組合作展示、課堂講授、討論交流等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師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并且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這些教學形式較能提升音樂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學形式有待進一步改善。與現在使用的傳統的授課模式相比,學生比較期望情景教學以及小組合作、講解示范、模擬教學訓練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
學前教育在近年來受到各界關注,但由于起步晚,目前在我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就本文所研究的粵東兩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而言,目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呈現以下特點:
通過問卷發現,專業技能課程重視度不夠、課程的專業性不強以及實踐性課程薄弱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乏教育實踐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最急迫且突出的原因[1]。同時,在對老師的訪談中筆者發現,由于學校支持力度不夠,學生缺乏相應的積極性,音樂類的課外活動較少;再加上中職學校的學生無法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社會競爭力較弱,學生畢業后只能入職待遇差的私人幼兒園。因此,大多學生選擇參加高職高考,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非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必然出現學校、學生對專業技能課程和實踐課程重視度不夠的結果。
兩所學校強調課程目標符合國家統一標準,與其他地區并無區別,但對于存在較大城鄉差距的粵東地區而言,課程目標的設置未能因地制宜,無法完全吻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地方或學校課程略顯空白。經過訪談可知,兩所學校曾設置過地方或校本課程,但多數半途夭折。現缺乏根據當地情況開設的適合相關專業學生學習的校本課程或是選修課程。此外,在問卷分析中筆者發現,高達90%的同學清楚學前專業的課程培養目標,但當提及是否能達到該目標時,只有半數的同學認為能達到部分的目標,說明課程培養目標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大打折扣,有待進一步落實。
由于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條件的限制,兩所學校的班級容量較大,導致教學質量、教學方式開展存在較大問題。同時,筆者發現大多數學前專業學生對課程體系不滿意的原因在于教學方式無法凸顯學生的自主性。兩所學校當前的教學方式仍以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授課模式為主,忽略了學生主體的自主性;況且,對于學生所期望的實地觀摩、競賽等具有挑戰性和情境性的教學方式,由于資源條件等多方原因限制,學校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學校也希望實現更加多元有效的教學方式,但由于缺乏具體的實踐指導經驗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源,該美好設想在具體的實施過程面臨極大困境。
“教學+實踐”原則是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注重開展專業技能課程以及音樂實踐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不同于普通的理論教學,音樂教學需要在實踐中夯實基礎,并獲得誤區的及時修正。注重實踐的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讓他們能夠在未來就業遇到難題時游刃有余。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幼師,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有賴于課外實踐,比如積極參加聲樂比賽、幼兒園頂崗實習等。因此,為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學生,加大專業技能課程比例,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參加是學校刻不容緩之計[2]。
在傳統的基礎教育中,課程與教學彼此分離,教師被排除在課程的設計、開發過程之外。但隨著社會環境以及教育目標的改變,課程開發不再是教育專家的獨活。作為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存在,社會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求教師應具備課程開發與教學創新能力,即需要教師具備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因此,學校需要加強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鼓勵教師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積極進行國家課程地方化、校本化的探索。除此之外,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學生為本,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靈活地制定課程培養目標,并加強監督、加大實施力度,力圖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結合學生的自主性合理設計教學方式。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是教師最期待的結果。游戲教學、情景模擬教學等音樂教學模式的革新,可有效發揮學生主體的自主性[3]。具體而言,實施音樂游戲教學主要有以下兩個途徑:一是組織比賽;二是音樂創編。此外,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際教學中與教師、家長之間的相處能力以及作為幼兒教師的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是育人過程不可忽視的環節。學校可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或與當地幼兒園合作,為學生創設實地觀摩、競賽等具挑戰性和情境性的學習機會;在實施開展新式教學活動時,學校應積極尋求具有實踐指導經驗的專家進行合作,定期為音樂專業的教師提供前往可借鑒學校參與培訓的機會,長期以往,學校的教學質量將會得到巨大的突破。
注釋
①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911/t20191129_41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