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井研縣馬踏中學,四川 井研 613100)
學校教育重視立德樹人、培根鑄魂;正本清源,守正創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校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德育則是放在首位,而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培育人才的重要學科,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既是一門教授知識的課,又是德育課程。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應試教育,教師過分強調知識要點并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由發展、自主探究,讓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以致學生思維打不開,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因此,老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德育教育中作用呢?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專門考察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又在南開大學強調思政課建設;到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考察,提出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國家領導人如此重視思想政治課中的德育價值,那我們是不是更應該不斷提高學習思想政治的能力呢?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德育中的真正價值,以提高學生們的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呢?
高中學生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高中學生的學習主要就是想著提高自己的成績,從而忽視了德育的學習,當然如果既能提高成績,又能提高思想道德素養,何樂而不為呢?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更強調立德樹人,并將這個理念貫穿到教材中,考試中也是到處體現出立德樹人的理念。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追求并確立大境界、大胸懷、大格局,就能給學生指點迷津、引領人生航向。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我的具體做法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總之,“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感興趣,學習動力滋潤足,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我們學校地處偏遠小鎮,學校的學生大多數父母外出打工,多存在留守,父母離異現象,缺乏親情的關愛,很多學生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作為政治教師,我經常給他們說“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質,從而改變他們的人生。
有一部分學生跟隨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從小學習沒人監督,對自己目標不明確,有的學生在高考備考中承受的壓力較大,那么我課堂上比較注意調節課堂氣氛,用幽默親切的話語來引導他們,因為死氣沉沉的課堂令人壓抑,不利于學習。平時我會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給與他們溫暖,鼓勵他們,分層要求。對于老師的關心他們是能體會到的,他們喜歡這個老師,學習這門學科有動力,成績自然提高,同時也將德育教育貫穿于課堂之中。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思想政治課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三觀,這是我們政治教師價值所在。我們要自覺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目標想契合,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自覺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政治老師更應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提高學生素質,讓德育在思想政治課中綻放出美麗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