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沿河縣甘溪鎮上壩完全小學,貴州 沿河 565308)
興趣在小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意義更為顯著。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意志力相對薄弱,學習更需要興趣作為助推器。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無疑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有利于他們未來語文素質的長足發展。
為人師者,如果站在講臺上表情木然的話,形貌往往會令學生視而生厭,學習興趣也就隨之而蕩然無存了。因為在人類的視、聽、觸、味、嗅五種感覺中,視覺的作用是最為顯著的。為了不至于一上講臺就掃學生的學習之興,課堂上我非常注意利用表情、姿勢等形象教學手段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理想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努力架設起課文這一審美客體和學生這一審美主體之間的橋梁。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根據語文學科特點與教學目標,針對個性差異的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物質條件,能動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講一個故事,說一個寓意深刻的笑話,采用幽默風趣的表情,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具,巧妙引入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導入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與興趣,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情感在教育過程中起巨大的作用,老師對學生的信任,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效應,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這種情感還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信賴,使老師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
教學過程中,巧妙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精神集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學過程的提問不是簡單的發問,而應該是老師課前精心設計的、由淺入深的問題,通過這樣巧妙的提問,學生對學習會產生欲罷不能的動力,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讀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樣?”“讀文字,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他們沒有血緣關系卻稱為親人?”,這些問題吊足了學生探究的“胃口”,有的學生進入思考,有的立刻翻書閱讀,有的躍躍欲試地搶著要回答問題,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學習氣氛高漲,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兒童為中心,根據其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與需要編寫的。所選的課文多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富有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適度開掘,充分利用,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豐富的自然美。自然美偏重于形式,一類是經過勞動改造的自然景物,一類是未經勞動改造的自然景物。教材有多篇描繪自然風光的優秀作品,猶如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畫卷,生動地再現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和大自然綺麗神奇。引導學生解讀各類景物的特點,把握自然景物質料、色彩、形狀等自然特征,悉心體會作者的聯想與情感,很容易產生共鳴,產生親近大自然走向大自然表現大自然的熱情,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小學生最喜歡教師贊賞性語言,最喜歡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出發,運用激勵性的評價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運用激勵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信心,應該肯定學生的進步,讓學生能夠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意義。
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熱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努力創新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教師只要我們能正視學生的實際,從教育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掘,就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