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職業高級中學,山西 長冶 046500)
中國智能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必然需求,而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普及應用,顛覆了各個領域與行業的傳統經營與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中職學校作為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教學與管理工作的教育機構,應能對當下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計算機應用領域與行業發展態勢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探析。中職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以整個行業的發展背景為依托,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為切入點,具體落實相關的改革策略。一方面,計算機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性極為廣泛,甚至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各個環節中。在為學習該專業的人員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中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提出新的挑戰。另一方面,針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在充分強調知識水平、專業技能提升的同時,應能培養出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實踐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基于此,中職學校可結合這些內容,制定科學的實踐改革措施。
針對中職計算機專業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對目前的企業中的崗位需求進行一定的了解。并精準定位計算機專業教學目標,并以此為正確導向,制定科學的教學模式。中職計算機專業通常是面向中小型IT 服務企業,以及中小型非IT 企業或事業單位IT 應用崗位。學習計算機專業的中職生,職業范圍涵蓋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站設計、網絡維護管理,或者是自主創業等。基于此,中職學校應結合目前就業市場的需求,制定科學的教育目標。同時,應對市場對該領域人才需求量上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通過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針對IT 行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至少在45 萬以上,并在各個行業中都有所體現。因此,中職學校需結合自身辦學特征,重視培養具有一定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使他們能建立更大的市場競爭優勢,為他們職業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市場需求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中職學校應在生活生產的規律導向下,結合計算機專業學科特征,科學設置計算機專業課程。因此,中職學校在對專業課程進行重新配置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實踐性、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專業課程應完全體現崗位對學生的根本需求,以此為標準融入更具有實用性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術。在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過程中,應科學分配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的比例。同時,中職院校應立足于培養高級IT 工程師,開設育完善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站設計與網絡維護等課程。同時,應以學生知識、能力、素養方面的綜合培養為目標,通過不同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強化。例如,針對網站設計方面課程,中職學校應將信息查詢、新媒體發展歷程、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戶維護課程,科學的融入到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中。這樣,在確保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使學生可了解與掌握更多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知識。而在實訓課程安排上,中職學校應積極建立實踐平臺基地,并與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
中職院校在對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對學生創新意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給予一定的重視。使學生在學習與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將其進行靈活應用,這樣,才可真正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中職學校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導學生積極進入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令他們在實際的工作氛圍中,重新認知自身的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中職學校應指派專門的教師負責安排學生的實習工作。并要求教師能全程關注學生的實踐動態與工作情況,并結合崗位要求、崗位工作標準等,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并將相關的信息進行準確、完整的記錄,及時反饋給校方領導,并將其作為調整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的依據。基于此,中職學校將教學與社會實踐進行有機融合,不僅可全方位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還可生成典型性、先進性、實用性的改革策略。從而,最大化發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確保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超強的實踐應用能力。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市場對各行各業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中職學校針對計算機專業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制定科學的計算機學科教學體系。并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