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課堂上要抓住這一特點,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器材,和學生日常生活用品,變演示實驗為學生自主性實驗,創造性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生樂于探究,善于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是能否積極思維和具有學習熱情的重要前提。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時都有一種新奇的感覺,興致非常高,這是非常難得的一種學習心理。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點。用成功的創新實驗吸引學生,留住他們的學習新鮮感,及時培養這種興趣,將它轉化為持久的學習興趣。創新實驗有利于克服思維定式,開拓學生思維,激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富有新意的實驗方案,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一些探究性的實驗,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以及揭示出的規律感到驚奇,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積極去尋求答案。這也是以后進行科學探究的基礎。一些驗證性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學生易于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實驗結論,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些實驗,培養了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勤于動手、動腦的能力。例如:在講光的色散時,讓學生通過三棱鏡,或用平面鏡和水來完成“光的色散實驗”,當學生看到“七色彩帶”之美的時候,首先表現出極大的興奮和好奇,隨后,就產生了想弄清其原理的沖動,激起了學生的熱情,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豐富的實驗使學生在初學時有較強的積極性,但隨著知識的增多,學生實驗相對減少,加上學校條件的限制,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這使學生逐漸喪失對物理的興趣,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一點,我在上課時,充分利用實驗室內能夠利用的儀器,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不斷變換問題設置,將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盡可能多地加設創新型實驗,讓學生經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實驗的魅力,激發起探究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在講串、并聯電路時,就可以利用實驗室儀器較多這一點,給學生安排分組實驗,并且,首先提出一個“黑箱”問題(在一個看不見內部情況的小盒內有兩盞電燈,閉合開關,兩燈都亮,斷開開關,兩燈都滅。你能判斷出這兩盞燈是怎樣連接的嗎?)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鼓勵學生利用桌子上的實驗器材進行探究,直接找出兩種連接方法,并通過實驗進一步對比,找出這兩種連接方法的不同點,從而輕而易舉地理解了串、并聯電路及其特點,為突破“設計電路”這一難點打下了基礎。當學生設計電路時,教師就可以直接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不斷認識,親身體會到電路的奧妙所在,找到設計電路的關鍵,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題。
“只有你親身做,你才會真正明白。”這一點在物理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深刻,這是因為,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就是觀察和實驗,實驗不僅讓學生透徹領悟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培養出民主和諧的氣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但是,由于學校實驗室條件有限,很多儀器僅限于演示室,特別是使用新教材后,提倡學生獨立探究,并且還增加了很多創新型實驗要求,僅限于實驗室儀器顯然不夠,因此,我們把教材中的一些實驗進行了歸類整理,把另一些進行了調整,盡可能地把課本中的實驗轉變成學生可以用一些日常用品去完成的實驗,在教學中充分發動學生,課前進行一些材料的收集保存,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去進行實驗探究,既彌補了實驗儀器的不足,又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例如:在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備玻璃板、蠟燭等;在研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學生很容易的利用身邊的平面鏡和自己常玩的激光手電筒、硬紙板等順利地完成了實驗探究。再如:在研究“聲波能傳遞能量”這一創造型實驗時,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廢棄的飲料瓶和塑料紙、蠟燭等常見材料來完成。所有這些實驗,都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從而提高了學生探究的熱情。
總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浪潮中,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重視物理實驗,創造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物理教學就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