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中等職業學校,貴州 遵義 563000)
《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 年)》明確指出,中職學校應當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服務就業為導向”。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大多數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比較匱乏,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知識點涉及的范圍較廣,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中職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和改革,尋找更加適合的教學模式。
我們都知道如今市場競爭壓力大,就業壓力也大。目前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就業的難度,所以在就業導向下中職數學教學模式要改變一味地向中職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做法,重點考慮如何以崗位要求為衡量標準,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以就業方向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親身經歷,從自身的實踐中得出技巧和方法以及經驗,以方便在畢業后從事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中職數學課程是中職教育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它與職業要求緊密相關。在就業形勢的影響下,很有必要對中職數學教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使數學的學習內容更加精細化、專業化。例如,由于計算機類專業對于數學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計算機專業的數學課程中應該加強對“微積分”、“幾何”、“邏輯代數”等相關知識的學習[1],為以后學習計算機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如,財經類專業需要加強對函數和數列的學習,并對與專業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在不同的專業上對對應的中職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使數學教學與培養學生相關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相結合,旨在幫助不同專業的學生夯實基礎。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更看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改變中職數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在數學的教學中應該多采用多媒體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能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對知識點的理解更為透徹,減小與職業要求之間的差距。借助探究式教學能讓學生發散思維,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學生應該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實踐,多動手,多思考。例如,建筑類專業學生應通過精密計算,制作簡易的模型,并將制作模型作為課后作業。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解模型的設計和計算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類的學生可以在數學
課堂中多學習數據的處理和計算,并結合實踐學習的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評價體系是一套用于評價學校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綜合性指標。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能指導教師的教學方向,還能通過反饋機制完善學校的教學方法。改革中職學生的數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對改革學校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就業導向下,教師應將與數學相關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水平納入數學教學體系的評價中,并將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所掌握的與就業相關的數學知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作為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基本標準之一[2],以此來突出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時,評價體系應該具備可行性、實效性、導向性等特點,用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來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門學科的教學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很多時候,一門學科與很多學科之間有許多交叉內容,而往往是廣泛掌握各個學科的學生具有很好的思維方法,更具創新的潛力。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與信息技術息息相關,學校應該中職數學教學的基礎上與其他學科建立聯系,將學科之間有機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學生而言,在學校接受課程教育,只是掌握了理論知識,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因此,學校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相對應的企業實習,不僅可以給企業提供一定的勞動力,還能給學生提供寶貴的實習機會,接觸先進的企業技術和學科前沿發展[3]。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將自己在課堂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一直以來,培養實用型人才都是中職教育的主要目標,也就是重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企業的職業要求。就業導向下中職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項系統的教學改革任務,中職學校要想達到這個終極目標,就必須要以幫助學生就業為主要目標,以職業要求為衡量標準,對數學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探索創新,對數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優化,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為中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