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河東區太平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0)
森林的涵養水源在環境保護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林冠和林下植被層、枯枝落葉層、根系土壤層,通過這三個層次對降水進行調節,增加降水入滲、改善土壤性質、吸收、阻延地表徑流、抑制土壤蒸發、固土護坡等功能,能夠保持一定范圍內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有效調節水源。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保護土壤,尤其對暴雨天氣時,能夠減少因雨水的沖刷而造成的土壤流失,與此同時還能保護地表植被[1]。
森林能夠減少暴風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固定沙土,森林中的樹木根系多,并且發達,不但能深入地下保護土壤中的水分,還能固定土壤,防止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
林業與環境特別是氣候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森林作為一種植物群落,要求有適宜的光照、熱量、水分等條件,氣候的冷暖、干濕變化又直接和間接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森林生態系統的變化是研究氣候變化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光合作用及水循環,保持基本的生長環境,在此過程中需要熱量作為基礎物質維持樹木的生長過程,還起到降溫作用。同時樹木在進行水循環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水蒸氣,保證周邊環境中擁有大量的水汽,起到加濕作用。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減少環境中的污染物質,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例如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植物葉面積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種大的多,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動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 倍。再如二氧化碳,森林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需要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在此過程中能夠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且保證氧氣充足。
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森林資源的儲量卻并不是很豐富,再加上我國的地形復雜多樣,氣候條件不同,導致林業資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人均的林業資源非常低。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時候,各種資源的消耗速度不斷加快,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導致很多地區出現了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需求,破壞了當地森林的恢復能力。
現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發展的問題。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林業資源本身就是生態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僅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更是能夠很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對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農村處于轉型時期,呈現兩大主要特征:一是我國正在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林業的道路,現代林業將得到長足發展,從事林業的農民迫切需要得到林業技術的指導;二是農村城鎮化,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將實現快速有序轉移,由于大量農村勞動力沒有一技之長,導致我國很多的林業資源都出現無人管理現象;在對林業資源進行改革的過程當中,很多現存的問題沒有辦法得到改善,也正是這些不完善的問題使得我國的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情況被嚴重的拖累。
在執行補償的過程當匯總,很多方面的利益并不能夠得到平衡,往往會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在進行林業資源使用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果不處理這些影響,在未來將會導致嚴重的事故。
對于林業資源的管理離不開必要的監管工作。目前,在我國很多林場當中都存在著私自毀壞林木以及私占林業用地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是當前的林業資源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導致的,因而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監管制度十分有必要。
在進行林業資源的管理工作中,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提高森林的綠化面積和覆蓋率,所以要定期的強化監督,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建立完備的獎懲制度。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的基礎之上進行可持續發展,需要積極的引入市場化的經營方式,從而能夠獲得更加穩定的資金支持,并且建立整個經營管理模式。積極的發展森林的旅游業及相應的培育基地,促進集團化經營的產生,構建全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面向市場進行更好的發展。
在全面的推進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加強林業資源當中信息技術的使用,通過信息化技術構建完善的數據庫,從而能夠提高科學化管理的水平。
林業部門需要采取更加科學的方式制定符合森林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管理模式,并且在社會當中形成綠色的觀念,號召人們需要從自身做起,這樣才能夠真的推動我國森林資源的不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