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金(西安)西北建設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600;2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財務風險通常被稱為舉債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用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即償還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只與負債經營相關,沒有債務也就不存在財務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就是指企業財務活動由于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籌資風險,還應包括投資風險、應收賬款、收益分配風險等。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除了需要加強財務基礎工作和內部監控工作外,還需要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這是形成科學的管理機制,推動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缺乏創新;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差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保證資產安全完整,定期進行資產清查,以便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對在儲存過程易發生自然損耗的原材料,監督業務部門按合理庫存進行儲備,先進先出,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對不能適應的輔助材料及時處置,減少資金占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夯實企業利潤,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建立對外擔保論證.審核.審批.跟蹤制度,防范經營風險。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規范內控制度有效運轉的落實機制,以便發揮財務監控職能。
導致投資風險的產生有以下主要原因:第一,非科學性的直接投資過程。進行投資前,沒有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研究;投資過程中可能受到市場行情、資金運轉、物資供應等種種原因的影響;投資后的運營又會受到通貨膨脹、市場供需狀況、成本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這些都將帶來直接投資風險。第二,非分散化的投融資組合將使投資者承擔額外的風險。第三,直接投資與金融投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從而帶來投資風險。
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以資金管理為核心。企業對每一項投資,都要嚴格進行可行性研究,從收益和風險兩方面進行評價,把錢用在收益較高.風險相對較小的項目上,這樣才能提高資金運用的有效性。通過有效的運用企業現有的資金,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加快資金的流轉速度,提高企業價值。
首先是合理配置資金。企業在各種資產之間合理分配資金,使資金在各資產上的比例合理,以形成合理的資產結構,從而有利于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合理配置資金除了防止資金在各資產上的比例失調造成的浪費問題外,還要充分考慮企業用于技術開發與改造.市場拓展.從事并購等資本營運活動等方面的投入。企業管理者在拓展投資渠道時必須謹慎,應著重進行對外投資決策控制與分析,對重大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當投資項目風險潛在威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而又無其他策略可采用時,應主動放棄、改變項目目標與行動方案來規避風險。對一些無法避免和轉移的風險,企業應果斷采取現實的態度,在不影響投資者根本或局部利益的前提下,將風險自愿承擔下來。
其次是加速資金周轉。企業在資金的使用和耗費的過程中,減少資金的占用和耗費,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減少資金的占用和耗費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則有助于企業增加盈利,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可以從客戶和企業自身兩個主要方面對應收賬款風險進行管理。客戶管理方面,首先應當收集全面準確的客戶信息,并以此進行資信評價和信用額度審批,從而確定客戶信用金額和信用期限,建立針對客戶的信用控制體系。對于企業自身管理,企業應當對現有拖欠的應收賬款進行積極管理和追償,并且設置專門的賒銷和征信部門。同時,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明確企業主要相關部門的職責,加強銷售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協調監督,合力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
再次是加強對各項資產的管理。在將資金進行合理的投資之后,企業要強化對投資所形成的資產的管理,在確保企業資產安全和完整的前提下,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企業可以根據收益分配風險的客觀規律,采取特定措施對其實施有效控制。對收益分配進行管理主要由以下5 種方法:第一,改進會計方法,提升會計反映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的能力;第二,對投資所需資金和時間,以及外部籌資可獲得的資金數量進行準確預測,注意考慮預算編制的彈性和外部環境可能出現的變化;第三,綜合考慮企業外部的籌資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將籌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合理安排企業的流動資金以確保企業的償債能力;第四,對收益分配向資本市場所傳遞的信號保持敏感,及時觀察資本市場可能作出的反應,充分考慮其對企業未來籌資的影響;第五,協調與股東員工等相關利益者的溝通,兼顧相關利益者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在市場價格難以控制的情況下,成本越低,利潤空間越大。因此,在保證滿足質量和交貨期的前提下加強成本控制,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是提高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要加強成本控制.降低資源耗費,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行目標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是加強成本控制,降低資源消耗的有效管理方法。結合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和自身的發展狀況,合理確定企業總的目標成本;按責任中心科學的分解落實目標總成本,關鍵是目標的執行者一定要參與目標的分解落實,以調動目標執行者實現目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目標的執行者提供指導和周到的服務,依靠執行者的努力來實現目標:正確評價目標的實現程度和為實現目標付出努力的程度,不斷在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二)加強成本分析,找出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例如運用價值工程改善產品和工藝的設計,降低料費和工費;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設備利用率,降低工費;加強費用的預算管理制度,減少費用開支;加強對產品的質量控制,降低廢品損失等。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時代,降低成本的思路和方法應該建立在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
(三)加強事前審核,事中控制的財務職能。
對企業重大合同的審核,產品價格的制定,材料招標采購等,都應有財務人員參加。對合同條款的制定,要聽取財務人員的建議。合同執行過程中,要進行內部審計,規范管理,增加效益。對企業目標成本,要督促將指標分解到車間.班組.具體責任人。同時,依據執行情況實施考核獎懲。及時找出與目標成本偏差的原因,采取措施,促進責任目標順利完成。
(四)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
財務部門要擴大財務信息采集面,建立財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饋、利用程序,形成以財務信息為主,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信息為輔的財務信息系統,最終形成企業財務綜合分析數據庫,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作用。要以財務管理為重心推進企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是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載體,也是實施資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監督控制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