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洪梅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特殊教育學校,貴州 遵義 564600)
在社會發展和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已發生了改變,不再沿用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就特殊教育的語文教學來講,教師要善于創新教育模式,要基于特殊教育的特征開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創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狀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對其進行引導,達到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因為學生的特殊性影響,教師不能以普通的標準要求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著重的進行學生的人格的塑造。
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中,有關特殊教育專業出身的教師比較少,且學歷不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足,且當前特殊教育的專業培訓機構少,學校經費有限,校內培訓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師受培訓的機會少。另外,由于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社會認同度低,教師缺乏職業自豪感,致使自身素質提升的意識不夠。
特殊教育學校適用的教材,其更新換代速度遠不及普通學校所適用的教材,教材使用周期長,版本低,教材體現的教學觀念已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需要。教材內容較少,選取課文的角度不夠豐富,提供的信息量較少,不利于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教材中的內容設計和教學要求也沒有充分考慮到特殊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過多地借鑒了普通學校適用的語文教材,針對性差,不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吸收。
教學模式局限于傳統的“灌輸式”,重理論知識講解,輕實踐能力培養,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學生的學習也只停留在機械模仿上,而無真實情感,也缺乏對所學詞語或語句的感情色彩的把握。特殊教育的學生由于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其心理也往往存在著自卑感,缺乏情感的教育將會激發學生的厭學情緒。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主要包括一些接受能力存在障礙的學生,如智力障礙、視覺障礙、聽力障礙等。面對這樣的特殊學生,教師要善于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采取適合特殊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
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特征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的、愉快的學習氛圍,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通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的方式,達到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也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通過科學的方式以及手段,有計劃的組織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規律,通過針對性的方式開展教學。
語文學科具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作用,語文學科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發揮著導向作用。但是如何發揮語文課程的教育價值,需要教師在教材的運用處理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上下功夫。比如,在拼音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聲母的發音練習,然后進行韻母的練習,在根據實物圖、圖像等方式進行鞏固的學習,這種方式可以達到提高學生記憶的目的。另外,語文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進行教學。將理論以及生活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融合,根據具體的狀況進行課堂的拓展以及延伸,鼓勵學生觀察日常,養成一個良好的思考習慣。通過組織開展各種討論交流活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理解,達到增強學生積極性的目的。
特殊教育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及網絡化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簡單、直觀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利用網絡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氛圍,使得學生充分的放松自己的心理,在這個歡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的主動性更強。特殊學生在心理上均存在不同的自卑、膽怯,缺乏自信的心理,而為了緩解此種問題,教師則可以利用網絡化的方式進行引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想法,通過鼓勵性的方式則快車逐漸的構建學生的自信心。
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是決定學生其他知識學習能力的重要課程。因為特殊教育的學生與普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素決定了特殊教育學生學習相對較為復雜,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育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除了上述幾點教育觀點以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進行系統的分析,給學生充分的尊重以及關愛,通過平等的交流使得學生可以不斷地增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達到提高語文認知能力的目的,進而為學生的今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