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旭
(河北省博野中學,河北 博野 071300)
高中體育特長生是千千萬萬高考大軍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專業與文化成績并舉的升學模式決定了他們必須在相對簡陋的條件下進行大強度的運動訓練。學生自身防范意識不強、教練員相關專業知識匱乏、經驗主義教學、教學訓練條件不足等原因使高中體育特長生的運動損傷現象非常普遍。
通過對河北省博野中學體育特長生的問卷調查,了解高中體育特長生運動損傷的現狀,查閱相關醫學資料對主要傷病成因進行分析,以求提出可觀、科學、合理的改善措施。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管理與教育,是一個涉及千家萬戶的社會問題,影響高中學校的升學率和高校體育院系的生源質量,事關我國體育人才培養和體育事業發展水平。了解掌握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中的傷病現狀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其現存問題,對提高體育院校及高校體育院系辦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問卷發放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0 份,回收90 份,有效問卷90 份。數據分析根據調查發現,在高中運動訓練過程中,有過受傷經歷的學生占84%,其中自身原因造成損傷的僅占48%,因教練員原因造成的損傷占16.1%,學校硬件設施不足造成的損傷占16.1%,調查還發現學生認為學校醫務監督情況良好的不足6.5%。
1.學生自身防范意識不強。調查發現,在高中體育特長生中,由文化課學生轉為體育特長生的竟占71%。學生初次接觸運動訓練,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良好的訓練習慣,對運動損傷的后果缺少必要的認識,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這是導致高中體育特長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2.運動訓練水平不高。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參加運動訓練時間達到三年的僅占22.6%,一年的占19.4%,不足一年的占19.4%。高中體育特長生中,訓練年限普遍較短,身體素質水平不高,專項技術動作沒有形成較好動力定型2,這些因素導致他們在訓練強度或量增加時更容易受傷。
1.急于求成,忽視訓練原則。目前,高校對體育特長生的錄取普遍采用“雙過線”標準,即專業成績與文化成績雙過線,而且只有專業成績過線才享有文化成績降低錄取的資格,這種體制很大程度上將升學壓力傾斜到教練員身上,在這種壓力下,多數教練員會對沒有接受過系統訓練的學生采用成人甚至專業負荷的訓練手段,一味地在訓練量與強度上找突破口,而忽視高中體育特長生基本身體素質較差、耐受能力低等特點,急于求成,拔苗助長,這是導致高中體育特長生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2.思想認識不夠,盲目訓練部分教練員對預防運動員損傷不夠重視,過度追求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預防傷病的相關教育,致使學生對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嚴重缺乏,甚至出現傷病自己都不知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中體育特長生的運動損傷范圍。
缺乏運動損傷相關知識部分教練員對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知之甚少,而又缺少系統的監督診斷條件,當學生出現傷病時只憑主觀臆斷,想當然地進行指導,以致學生的傷病情況加劇,這也是調查中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原因。
3.教練員知識陳舊,訓練過于依賴經驗。調查中發現多數從事高中體育訓練的教練員近三年未參加過任何培訓和交流,在知識的更新速度和更新程度上存在斷層,教練員無法接受到最新的訓練體系及知識,訓練過渡依賴經驗,加之對訓練成績的片面追求,導致學生的傷病幾率增大。
1.教學環境與訓練條件簡陋.調查中發現,認為學校條件能滿足訓練需要的不足百分之42%,認為不能滿足需要的竟超過35%。惡劣的教學環境和簡陋的訓練條件成為造成學生有運動損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2.學習壓力過大,心理負擔過重。被調查學生中的97.5%會因為各方面的壓力感覺壓抑,而心理咨詢等能夠舒緩學生心理壓力、減輕他們精神負擔。大部分學生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進行學習、訓練。在負荷量與強度較大的訓練過程中,心理負擔成為導致他們受傷的一個“無形殺手”。
1.加強思想教育,預防為主,增強防范意識針對高中體育特長生組成主體的變化,定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看到運動損傷后果的嚴重性,充分認識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意義。要做到“練前提醒,練后叮嚀”,保證準備活動科學、合理、充分,訓練后的放松活動保質保量。教練員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訓練中貫徹實施,使運動損傷防患于未然。
2.廣泛開展運動損傷相關知識教育結合學生的生理衛生課,加強學生的運動損傷知識教育,保證學生在受傷的第一時間能準確判斷,最低降低運動損傷的傷害。
3.優化教學環境,合理安排教學、訓練、比賽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充分預見可能造成學生損傷的訓練環境,靈活變換訓練手段和形式,盡量避免環境因素造成的傷害。加強教練員的培訓學習,不斷提升教練員的專業水平,保證學生的教學、訓練、比賽安排科學、合理。結合升學目標,建立合理的監督體系,防止教練員盲目追求成績,過度訓練。
4.加強對教練員的培訓,注重對教練員知識的更新,加強對教練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使教練員的訓練知識與醫務監督知識得到強化,適應最新的運動訓練需求。
5.強化醫務監督工作充分利用學校條件,加強體育特長生的醫務監督工作,建立體育特長生的身體狀況監督制度,使教練員掌握學生身體狀況第一手資料,更好地做好傷病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