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jié)市織金縣第二小學,貴州 畢節(jié) 552100)
寫作能力顧名思義就是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是學生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表達完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為了幫助學生打下基礎去面對之后的寫作教學,在教學初期,教師的習作教學應當以簡單教學內容為主,聯(lián)系教材進行階段性的能力提升,讓學生的能力循序漸進的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教師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學生的表達欲望不夠強烈,面對教師給出的話題說不出來,教師給出的作文題目無從下手,這不是因為學生的表達能力差,往往是因為教師給出的內容過于教條化,學生缺乏興趣。小學生天性活潑開朗、好奇心重,容易被趣味化的事物吸引,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在寫作過程當中給出的內容過于教條化,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并且不符合學生的趣味點,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自然很難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應當多去關注和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對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調查和總結,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去開展寫作教學,這樣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能夠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靈感,充分的提升能力[1]。
比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寫作題目,例如在學習《海的女兒》這一課的時候,同單元還有一個寫作指導,主題為《故事新編》,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故事《海的女兒》進行改寫,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改變故事進程和結果,這種趣味化寫作,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能夠得到提升,不管是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和書面創(chuàng)作,學生的思維都能夠被積極的調動起來,參與其中,良好的興趣激發(fā)會讓學生在教師進行寫作能力培養(yǎng)之初,就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對學生后續(xù)能力的提升和進步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寫作情景顧名思義,就是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過程中的教學場景。寫作情景的搭建有助于學生學習靈感的激發(fā),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夠活躍,幫助學生在寫作訓練過程當中有效的創(chuàng)作。在小學教學當中,教師的寫作場景搭建要以教材內容為主,這個場景的搭建手段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也可以在課前對教師進行外部環(huán)境的布置,都可以達到情景搭建的效果。優(yōu)秀的情景搭建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靈感得到激發(fā),情緒得到渲染,有助于學生的表達和創(chuàng)作。
例如教師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春》過后,想要學生以“春天”為主題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那么教師的寫作場景搭建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教師可以在課前對教師進行布置,利用一些具有春天符號特征的物品來對教室進行布置,可以在教師中懸掛一些柳樹枝,在窗臺上貼上一些花朵,黑板上畫一些表達春天到來的圖畫,通過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營造一種春天的額氣息,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初就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春天氣息,學生的大腦會變得活躍,聯(lián)想起有關春天的景象,在寫作過程當中的靈感得到激發(fā)能夠提升教學有效性。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寫作場景的搭建,多媒體教學中的音頻視頻播放功能,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看到一些春天的景象,這些春天的景象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的感官體驗上升,激發(fā)學生的靈感,讓學生的表達欲望得到提升,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的表現(xiàn)能夠更加活躍。三: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上述的兩種方法都是通過外部因素的刺激,讓學生的表達欲望上升,強化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引導,來強化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同學們,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的周邊的環(huán)境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春天到來的時候,那些活動是我們經常進行的?”,通過教師的問題的引導,讓學生進行回憶,學生和教師進行討論,能夠讓學生在討論當中,逐漸的提升自己的寫作表達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很多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結巴、表述不清楚自己的意思,在寫作過程當中,容易記“流水賬”,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寫作方法,在面對一些問題和一些寫作題目的時候,學生缺乏系統(tǒng)的分析思維,不知該從哪說起,不知該如何下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夠只在課堂上看到學生當堂存在的問題,而是要對學生的這些癥結問題,進行解決。教師要階段性的對學生的寫作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總結歸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集體性問題,并且進行解決,從源頭上消除這些影響學生能力提升的因素,并且制定一套適合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系統(tǒng)方法,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能力[2]。
例如在描寫季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朱自清的《春》為例,學習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意象來表達文章的主題。描寫事物的時候,可以《白樺》為參照來進行描寫。根據(jù)不同的習作題目,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先進行仿寫,然后在學生習作完畢后,總結集體性問題,進行糾錯總結,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提升和強化,每一次習作都作為一次階段性能力強化,讓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視為學生今后的寫作學習打下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表達欲望,為學生構建寫作情景,提供寫作平臺,教會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的能力能夠在教師的教學下循序漸進的得到提升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