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前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學生思想,以將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意義的人為中心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格外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將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富于情感的交流,來提升大學生的獲得感,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實處。
心理疏導法是由西方國家傳入的,建立在醫學與心理學基礎上的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的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法與廣義上的心理疏導在側重點上有一些差異,前者是以大學生的思想及心理變化規律為核心,來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大學校園里有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學生們也要面對自身未來發展,學習進度、情感糾紛、畢業就業,都會成為大學生的心理負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學生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為基礎,在情感上對其進行疏導,引導學生發現完善自我的新方法。
心理疏導法的基本形式主要為三種,即情感疏導法、教育疏導法和激勵疏導法。
情感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條主線。情感疏導法是從學生情感入手,用真摯的情感來感化學生,建立雙方的情感交流,消除學生的提防情緒,從而使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真正想法與心理癥結,以便教師進行針對性處理。
教育疏導法是心理疏導與思想疏導兩項工作的總稱。心理疏導是以討論、座談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心理常識和解決基礎性心理問題的方法。思想教育是在重要事情或任務開始前,對大學生進行動員,來削減其心理負擔,緩解學生的緊張心態,使其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一定的心理適應力,并提前做好準備。
激勵疏導法需要疏導者對學生采取鼓勵的方式,以尊重、信任的態度來面對學生,并為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能朝著可達到的目標不懈努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社會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大學生。心理疏導法的應用,需要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和思想狀態,對其進行全面疏導。全面疏導包括兩方面,即疏導內容及疏導方式。
疏導內容的全面,要對大學生的心理與思想進行全方位的疏導,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吐露自身對學業、生活、人際關系、畢業就業等方面的感受與真實想法,以便及時解決心理矛盾、疏通思想。當代大學生在以上方面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思想問題。因而,全面疏導需對學生思想進行全面的引導,從思想觀念、道德認識、政治理念等方面加以引導,確保其形成健康積極的思想,提升大學生的獲得感。
疏導方式的全面,是將線上疏導與線下疏導相結合。大部分高校的心理疏導場所為心理咨詢室及相關課堂,學生需要在指定時間內去指定地點才能參與心理疏導。利用線上疏導模式,通過微信、QQ 等社交軟件平臺,擴大心理疏導交流的范圍,并從平時的交談、社交平臺的動態來分析學生的微心理,觀察學生細微的心態變化,提升學生的存在感與主體意識,使其逐漸提高獲得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法的主體,是全體思想政治教師與全校大學生,而不是單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許多大學生在出現心理與思想問題時不會主動尋求教師幫助,這就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循序漸進地獲取學生的信任,在輕松的氛圍下與學生溝通。
高校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也要積極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大學生提供激發自信心、體現價值的活動,調動各方資源向全校學生宣傳心理疏導的意義與參與方法,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提升大學生的獲得感。
心理疏導法要求教師注重語言的應用,用學生感興趣、不反感的語言來進行疏導。大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有很強的刻板印象,即充斥著大量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讓人產生敬畏感。為提高交流效果,心理疏導法需要教師以生活化的語言來與學生交流,讓大學生感受到自身與疏導者是平等的,避免以說教的口吻開展談話。疏導語言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情況下,還要加強時代化,通過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的探討,了解現代大學生觀點的多樣性,并學習網絡流行語,來提升學生對心理疏導的認同感與獲得感。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會受時代發展潮流的影響而不斷變化,心理疏導語言要做到緊跟時代發展,以充滿時代感、生活氣息的語言來提升疏導內容的感染力,以實現大學生的獲得感。
結束語:心理疏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家已多次強調心理疏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是合乎時代發展新要求的舉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法的應用,是促進學校和諧穩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培養學生形成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的關鍵方法。心理疏導者應堅持全面疏導,對全校學生的心理和思想進行引導,用生活化的語言來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提升大學生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