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民辦教育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63)
新修《民辦教育促進法》確立了對民辦學校以來有實施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類管理的改革方向。在此基礎上,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頒布了《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和《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細則》,由此形成民辦學校分類改革的基本規范體系。分類管理,是民辦教育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規范“以非營利性之名,行營利性之實”的行為。只有分類,民辦教育才能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有助于落實對于非營利學校的扶持措施,有助于充分放開營利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只有分類管理運行、扶持、規范,才能夠使得民辦教育各得其所,各定其位。
2018 年以來國家對教育行業的關注和監管前所未有,一系列高強度、高密度的整頓使得教培等行業在恐慌與不安中規范自身、規劃未來、尋找新機遇。2018 年對教育系統來說,大事多、大政多,在教育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盡管法律規定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具有同等地位,但民辦學校教師在退休待遇、職稱評定、社會保障、評優評先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解決民辦學校教師事業編制方面,多地已有一些積極探索。
在基礎教育領域,上海市閔行區明確提出給予部分民辦學校骨干教師“事業編制”身份;浙江省安吉縣根據實施基礎教育的民辦學校辦學規模和層次合理確定專項教師編制;溫州明確民辦學校引進人才可享有公辦學校事業編制。早在2016 年,湖南省安仁縣眾成實驗學校與安仁縣人民政府實施了“教師換學位”舉措,有42 名全國各地優秀人才考編后定崗眾成實驗學校工作,這些教師享受與公辦學校教師一樣的國家編制和更高的工資待遇,考編教師既享受全額財政撥款工資,又同時享受民辦學校課時補貼及福利待遇。優秀教師月均收入可達7000 元以上。
在高等教育領域,尤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和北京城市學院等為代表。這些民辦院?;颡毩W院,要么以整體二級學院轉置成事業單位,要么在高層次引進時從市里走專項指標。
2019 年1 月,信陽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給信陽學院近百位個事業編制指標,專門用于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但未提及存量教師解決編制一事。
2019 年4 月12 日,周口科技學院招聘全供事業編制教師116 人。周口市教育局周口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周口市民辦公助教師管理辦公室)管理民辦學校編制。這次招聘后,學校全供事業編教師將達到一半。三五年后,學校會不會出現教師全部都是事業編的情況值得期待。進一步來說,教師全部都是事業編了,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嗎?2019 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全國首批本科職業教育試點高校,同意周口科技職業學院正式更名為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同時升格為本科院校。這是河南省唯一一所本科“職業大學”。
2019 年3 月14 日,河南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河南省稅務局聯合印發《完善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財稅政策》,從落實創辦企業扶持政策、支持擴大融資、鼓勵科技創新等9 個方面提出措施,鼓勵民營經濟在更寬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文件第一條就是針對民辦教育,河南省財政設立省級民辦教育發展獎補資金,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教育事業。對辦學規模較大、辦學條件較好的民辦學校給予綜合發展獎勵;對獲得省級優秀民辦學校稱號或辦學時間較長、辦學規范、辦學質量較好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給予學科專業建設資助;組織開展民辦學校師資隊伍省級培訓。
我國到底有多少家民辦教育機構,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據。據不完全統計,經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審批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全國約有5 萬家左右,但是通過工商注冊的教育投資公司、咨詢公司、文化傳媒公司等,超范圍從事文化教育或職業技能培訓活動的培訓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體量巨大,有的省域更是達到數萬家。其中廣東的民辦教育全國規模第一,一共有680 多萬的學生,囊括了全國所有的形式、模式和體制。
2018 年,堪稱“史上最嚴”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席卷了所有機構。
2 月,教育部下達《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主要針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學科類培訓及競賽活動的培訓機構,進行嚴格規范整頓。明確指出將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治理學科類超綱“應試”培訓行為;治理學校和教師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學行為。
8 月22 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教培機構規范意見給線下K12 機構帶來的影響最大。自《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發出后,國家對教培機構的整改也加緊了步伐,各省市也紛紛出臺相關規范意見。截至2018 年12 月15 日,全國2963 個縣(市、區)已啟動專項治理整改工作,其中2286 個縣(市、區)已基本完成專項治理整改任務,縣(市、區)完成率達77.15%。此外,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050 所,存在問題機構272842 所,目前已經完成整改256691 所,完成整改率達94.08%。
9 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未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學科類教師應于2018 年下半年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經過教師資格考試未能取得教師資格的,培訓機構不得繼續聘用其從事學科類培訓工作。這一文件使得2018 年11 月教師資格證考試突然升溫,多地當年報名人數刷新歷年報名記錄。
11 月26 日,教育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應急管理部辦公廳聯合擬定《關于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通知要求線上培訓機構要緊跟線下整頓政策,并必須在網站顯著位置公示教師資格證號。隨著關于線上培訓機構整頓政策的落地,也就意味著在線教育機構徹底離開監管外圍的“舒適區”,正式迎來監管的史上最嚴時代。
12 月29 日,教育部等九部門下發《關于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首次將校外培訓與校內減負直接掛鉤,實則也表明了將整頓、減負進行到底,堅決攻堅,對違規辦校、辦學零容忍的決心。受挫許久的教培機構在2019 年的日子或許也來不及喘息,校內校外聯合整頓,中小學減負將成為常態。
嚴管之下,“非正規軍”面臨整改、關停。對校外培訓輔導從業者而言,陣痛是暫時的,行業亂象得以凈化、發展秩序得以規范才是值得期待的。
2018 年11 月1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兑庖姟分赋?,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到2020 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到2035 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受學前教育新規影響,美國東部時間11 月15 日,國內首家獨立上市的幼兒園概念股紅黃藍在盤前大跌11.05%,收盤價為7.83 美元/股,對比前一日收盤價16.65 美元/股,跌幅達52.97%,市值蒸發17 億元人民幣至15.9 億元人民幣。資本市場的敏銳,直接體現在了紅黃藍腰斬的股價上,開盤不到3 分鐘跌幅達52%并觸及熔斷。復牌后繼續擴大至56%,并再度熔斷。不僅是未來增長的問題,而在于目前不合規的情況將會面臨被“清理整治”的風險。
11 月16 日港股開盤,教育板塊集體重挫,其中宇華教育、楓葉教育、天立教育、21 世紀教育、睿見教育跌幅達到20%以上。截至16 日收盤,宇華教育跌幅達14.55%、楓葉教育跌幅達18.69%、天立教育跌幅達15.25%、21 世紀教育跌幅達12.15%、睿見教育跌幅達14.01%,有相對小幅度的回升。此外,11 月16 日A 股開盤,幼教板塊集體下挫。
對于營利性民辦幼兒園而言,謀求資本化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上市之路被堵死,資本退出的難度大大增加,而幼兒園又是一個重投入且較長周期的領域,資本或對此將望。
《意見》的出臺,直接宣告了國家對于學前行業規范與托底的決心,也首次將學前教育直接定義為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將“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提高到“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民生工程”、“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的層面。與前所未有的重要表述相匹配的,是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意見》的出臺也宣告了投資幼兒園實體的資本大撤退。
國家并不避諱的直接指出了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各項短板問題,從多種方式并舉增加公辦園建設,試圖努力讓學前教育成為“社會公益事業”不成為一句空話,到全文用“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占比偏高的局面”、“遏制過度逐利行為”、“一律不準”等史無前例嚴格的字眼來驚醒社會資本在國家重點民生工程中,需要回歸教育本身,讓過度逐利的時代成為過去式。
2018 年下半年,“資本寒冬”的氣息也潛入了教育行業。融資數據顯示:2018 年上半年一級市場的投融資事件數與金額都要高于2018 年下半年,2018 年下半年的融資額是全年的近三分之一。但不可否認,教育行業依舊備受資本關注。
在二級市場上,2018 年整體涌現集中上市熱潮。在港股市場,共有19 家公司擬上市或上市;美股市場有6 家公司擬上市或上市。全年共有13 家教育公司實現IPO。
不過,受K12 學科輔導行業整頓、民促法送審稿修訂、學前教育新規、宏觀經濟疲軟、去杠桿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教育概念股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不盡人意。相較 IPO 發行價,2018 年上市的機構2018 年12 月 31 日港市教育股收盤價平均跌幅達23.86%,美股平均跌幅高達35.9%。
“810”送審稿對民辦學校的影響向來很直接,港股教育概念股股價集體應聲大跌。8 月13 日收盤,宇華教育、睿見教育、天立教育、新高教集團、楓葉教育股價下跌逾30%,其中睿見教育下跌將近40%。中國新華教育、民生教育、中教控股跌幅超20%。中教控股盤中跌幅最大達33%,宇華教育一度跌近30%。多家港股民辦教育上市公司也緊急給投資機構召開會議。相比之下,與民辦學校性質較遠的港股教育概念股受影響較小。
2018 年A 股大盤全年跌幅約26%,市值蒸發超過14.4 萬億,全年僅有103 家IPO,創近年新低。而A 股教育題材平均跌幅35.3%,跑輸大盤。而遭遇幼教“黑天鵝”的威創股份、秀強股份跌幅超過50%。
但是,教育行業優秀穩定的現金流、高毛利、能夠快速實現規?;找?、抗周期性是吸引A 股上市公司跨界轉型的重要原因。
政策因素是教育投資行業一定要過的關,資本應該重視合規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兩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教育是國內主要行業中,唯一兩次增速都跑贏GDP 的行業,經濟下行形勢下,教育行業一級市場的投資節奏持續向好,抗周期性可見一斑。部分教育企業,包括在線教育企業,在“資本寒冬”下舉步維艱,從投資趨勢來看,資本回歸理性,開始恢復教育本質。2018年教育行業監管重要政策頻發,政策出臺都有其連續性,2018 年每一個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都能在上半年的文件中找到端倪。教育是一個深受政策影響的行業,建立政策風險預警體系,將成為教育從業者的必修課。
2018 年政策頻發,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強監管和迷茫期,但是政策的波動或許會使并購估值趨于理性,帶來產業布局和整合的機會。民辦教育發展已進入改革創新攻堅期、健康規范發展期和質量內涵提升期。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依法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