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廣播電視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0)
簡單的總結一下:就是讓一件本來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通過設計者的加工過程,把不可能促成現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設計,這個過程是一種創新。設計本身應該劃分為商業設計和非商業設計,但現今社會的商業化,給所有設計都鍍上了一層商業的色彩。很多人都喜歡直白的東西,認為有些東西做得太含蓄會讓人看不懂。讓人看不懂的設計肯定不能算是好的設計,而當今一些設計大師的一些作品也可能不被很多人接受。有些是因為自身修養的原因,這種修養,除了軟件功能,設計經驗,專業知識以外更多的是文化,人生,思想上的修養。設計可以很直白,直白到直觸人心,同時引發思考。設計可以很含蓄,含蓄到讓人匪夷所思,但絕不畫蛇添足。
在許多人的認識中,直覺是迷信的,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甚至是低于邏輯思維的一種原始的思維方式。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直覺思維分廣義上和狹義上的理解。廣義上:包括直接的認識,情感體驗,意志活動在內的心理現象。不僅僅是一種認知的過程,認知的方式,還是一種情感和意志的活動。狹義:是指人類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包括自我感覺的判斷,想象和啟發,是非邏輯或超邏輯的,借助于模式化的‘智力圖像’的思維,是感性和理性,具體和抽象的辯證統一。
佛洛伊徳在精神分析法中將人的意識分為意識,潛意識,無意識三層。無意識層就是人們不知不覺的思維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意識層面涇渭分明,影響意識的形成。這種無意識表現在自己在夢中無法自控或掌握心理活動和夢境,直覺就來源于這一無意識層面。
1.直接性。直覺思維是面對具體對象產生的直觀認識和判斷思維,沒有直觀的對象,難以產生直覺。
2.快速性。
3.跳躍性。直覺產生的形式是突然和跳躍的。直覺思維的開始和結果一樣是突然和跳躍性出現的。
4.差異性。依靠主題的潛意識對事物進行認知判斷。
靈感和直覺都是來源于設計者,也是設計者的生命力。但直覺等同于靈感么?粗略的一看,也是沒錯,但經過分析,差別如下:
1.方式差異。靈感往往是觸發式的,因為某種特定情境啟發而產生的。直覺是直面問題后的瞬間意識。
2.從主體狀態看,直覺處于理性清晰狀態,靈感則可能出現在意識模糊、甚至是混亂狀態。
1.情感體驗性。藝術設計師在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并非一個單純的思維過程,同時也是情感體驗的過程。
2.情感實用性。在流通物品的設計上,設計者不但要考慮物品的整體實用性,更要從情感層次給予消費者心靈上的安慰。
3.思維獨創性。創造思維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多種思維交織碰撞的過程。這種獨創性并非憑空捏造,并非心血來潮,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或層面發揮出一個舊主題未被發掘的一面。
4.藝術前瞻性。無論何種藝術,何種形式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卻要高于生活的。基于現實已有的主題或信息,對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從預測中預見、判斷和調整主題的發展策略,這就是創造性思維的藝術前瞻性。作為優秀的設計師,應該具備這一思維,從而完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的藝術作品。
首先要突破常規,發揮個性。其次,創造要于情理之中,順流而行。最后,要強化學科間的交叉,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
感性的定義。感性,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的情感表達。是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器官上的體驗、認識、感動以及情感等一系列的情緒表現。
1.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2.對感性需求的心理動因分析。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后,往往會依據自身需求,愛好來對物品進行選擇,遵從本心,追求自我心理的愉悅和滿足。
產品自身不具備情感功能,能與人達到共鳴是借助人的記憶,想象,認同感而形成的。任何產品的設計者,都應該是時代的潮流者,要獨具慧眼,要具有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洞察力,要熱愛生活,善于生活。
隨著世紀經濟的發展交融,世界各民族對于本土文化,和本地域文化越來重視。
設計批判的概念。設計批判又叫設計評論,是設計學和設計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價值的設計批判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溯本尋源的探討,有理有據的批評,真正發掘于人有益的概念,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