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快速發展,名義股東代持股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目前法律已經承認股權代持協議的合法性,但仍有許多問題公司法及相關法規并未做出明確規定,隱名股東能否排除強制執行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實務中對這一問題爭議頗多?;趯ν庥^主義原則的理解,本文認為隱名股東在名義股東的債權人與名義股東進行股權交易時,不能排除強制執行,但在其他情況下,可以排除強制執行。
關鍵詞:隱名股東;名義股東;強制執行
作者簡介:李欣彤(1996—)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人,法學碩士,山東師范大學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一、隱名股東排除強制執行研究的價值
實務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響應國家解決執行難的要求,各地法院不斷加強判決的執行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我國奉行審執分離的司法理念,對于執行實施與執行審查相分離的執行權配置決定了執行機構只能根據物權公示公信原則來判斷執行標的物的權屬。但是現實生活情況復雜,常常出現財產表面權屬與實際權屬不一致的情況,代持股協議就是一個典型,這時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即名義股東的股權,就可能會侵犯隱名股東的實體權益。
股權是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利,但是基于股權代持協議形成的三方關系中的隱名股東能否排除強制執行是存在爭議的,司法機關對隱名股東能否排除強制執行目前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導致在司法審判實務中各地法院對同樣的問題有不同的審判結果,影響到對案件當事人權益的保護。
研究的意義。目前法律已經承認股權代持協議的合法性,但仍有許多問題公司法及相關法規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隱名股東能否排除強制執行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目前法院對這一問題的判決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定標準。這一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大量名義股東侵害隱名股東權利甚至名義股東和他人串通逃避債務的事件。本文對隱名股東能否排除強制執行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排除強制執行進行研究,并總結出一個可以普遍適用的規則,以解決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這一問題的爭議和困惑,對案件的處理提供參考,保護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隱名股東排除強制執行典型案例分析
案情介紹
本文在查閱多個案例后,將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行、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異議之訴再審一案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執行(2013)濟商初字第9號民事判決時,經過審查,海航集團確實與中商財富簽訂了《委托投資入股代理協議》,協議約定委托中商財富作為海航集團對營口沿海銀行出資入股的代理人,代理海航集團行使相關的股東權利,其中的7200萬元作為入股營口沿海銀行的出資款。
最高院認為雖然上述協議表明了海航集團與中商財富之間形成了委托代持關系。但是,海航集團就涉案股份并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不能排除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從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的股權代持關系的法律性質分析。股權代持本質是屬于一種債權債務關系,根據合同法的相對性原則,隱名股東只能向名義股東主張,不能向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主張。而且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二條,公司股東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第二,從信賴利益保護的角度分析。根據商事外觀主義原則,交易行為的效果以交易當事人行為外觀為準。即使權利外觀與內在事實不一致,商事主體仍然要受這一外觀的拘束,外觀的顯示優越于內在。法定事項一經登記,即產生公信力,善意第三人基于對登記的信賴所為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即使登記事項不真實,善意第三人也可以依照登記的外觀主張自己的權利。
典型案例總結
在這一案例中最高院認為內部的股權代持協議不能對抗第三人,且基于公司法第三十二條,未經登記的股東即隱名股東不能對抗第三人。而根據外觀主義原則,善意第三人只要是基于對登記的信賴而實施的行為就受到法律的保護??傊[名股東就涉案股份并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
但最高院內部和各地高院對這一類案件的觀點并不統一。裁判這一案例時可能考慮到利益平衡,對交易安全的保護,所以對這一案件持此種態度,但其中存在許多問題。
三、隱名股東排除強制執行理論分析
(一)對隱名股東排除強制執行的理論觀點
近年來,我國有許多學者對實際出資人能否排除強制執行進行研究。劉俊海教授提出根據外觀主義原則,在正確區分股權代持內外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名義股東的金錢債權人有權申請執行名義股東名下的股權,即使隱名股東提出異議或者出具生效的確認股權代持法律關系的裁判文書,也不應獲得支持,例外情況是名義股東的債權人存在惡意或過失時阻卻強制執行○1;肖建國教授提出在隱名股東提起的案外人異議之訴中,涉及公司內部關系時隱名股東是實際權利人,此時的權益對抗,是股權對抗債權,涉及公司外部關系時,無論隱名股東是否為實際權利人,根據商法公示主義與外觀主義,要優先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權利,此處的問題是實務中對于“申請執行人是否屬于善意第三人”存在分歧○2;孫宏濤教授認為股權這一執行標的具有特殊性,使得這個衡量的過程不能簡單依據外觀主義或實質主義進行判斷,在隱名股東對執行標的僅享有投資收益權的情形下,結合我國現有立法規定及其他因素,隱名股東并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而在隱名股東行使了“股東權利”,股權代持協議適法情形下,隱名股東對執行標的享有更多的民事權益,涉及到投資收益權以及相關人身性權能,此時可以排除強制執行○3。
綜上所述,大多數學者認為基于外觀主義原則,在名義股東的債權人是善意的情況下,名義股東的債權人有權申請執行名義股東名下的股權,此時實際出資人不能排除強制執行。也有學者認為股權具有特殊性,使得對隱名股東排除強制執行的衡量過程不能簡單依據外觀主義進行判斷,隱名股東對執行標的僅享有投資收益權時,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而在隱名股東行使了股東權利,股權代持協議適法情形下,可以排除強制執行??梢?,目前學界對這一問題還沒有統一的看法。
(二)對外觀主義原則的理解
正如崔建遠教授所說,外觀主義的適用領域應該限于交易領域,不能過于擴張適用○4。畢竟探究外觀主義原則的起源時,它是于商事交易中形成的,保護的是交易雙方當事人的信賴利益。基于此,當事人之間建立了交易關系時才有信賴利益可言,而不是任意第三人的利益都要保護。
總之,外觀主義原則的適用應該是在交易領域中,適用不同的法律或理念會產生不同的后果時,保護當事人基于權利外觀而產生的信賴利益。
四、隱名股東排除強制執行的規則
判斷隱名股東能否排除強制執行,實務中主要是依據公司法第三十二條,認為未經登記的股東不能對抗第三人。當然,此處的第三人是指善意第三人。但是,依據這一規定來判斷的弊端也很明顯,隱名股東的權利完全得不到保護。我國已經承認了股權代持協議的效力,說明隱名股東的權利也是值得保護的。況且,選擇股權代持并不全是為了規避法律,也可能是因為條件達不到等原因而不得不尋找適格主體來代持股份,如果完全不考慮隱名股東的利益是不公平的。
當然,由于股權代持協議是名義股東和隱名股東的內部協議,名義股東的債權人無從知曉,他只能依據股權的公示情況來判斷股權的歸屬。此時,對名義股東債權人和隱名股東利益的平衡,就需要用到外觀主義原則。根據前文對外觀主義的理解,如果名義股東的債權人是與名義股東發生交易的人,那么他基于權利外觀而產生的信賴利益就應該得到保護,即此時隱名股東不能排除強制執行。
綜上所述,隱名股東在名義股東的債權人與名義股東進行股權交易時,不能排除強制執行,但在其他情況下,可以排除強制執行。
注釋
○1劉俊海.代持股權作為執行標的時隱名股東的異議權研究.天津法學,2019,35(02):7-14.
○2肖建國,莊詩岳.論案外人異議之訴中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以虛假登記財產的執行為中心.法律適用,2018,15.
○3孫宏濤,劉夢.顯名股東股權強制執行中的利益沖突與平衡.天津法學,2019,35(04):39-45.
○4崔建遠.論外觀主義的運用邊界.清華法學,2019,13(05):5-17.
參考文獻
一、期刊類[J]
[1]劉俊海.代持股權作為執行標的時隱名股東的異議權研究[J]天津法學,2019,35(02):7-14.
[2]肖建國,莊詩岳.論案外人異議之訴中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以虛假登記
財產的執行為中心[J]法律適用,2018,15.
[3]崔建遠.論外觀主義的運用邊界[J].清華法學,2019,13(05):5-17.
[4]陳希國,彭震,李寧.委托持股(隱名出資)引發的法律問題探討——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第八期法官沙龍綜述[J]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2019,35(04):178-193.
二、學位論文類[D]
[1]劉旭星.代持股執行異議之訴的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8.
[2]張曉帆.論以生效裁判為基礎的案外人執行異議[D]西南政法大學.2018.
[3]李娜.名義股東股權強制執行問題研究[D]強制執行. 蘭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