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基層治理法治化在黨建引領下的途徑,簡要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之間的關系,并且闡述出基層治理應當如何遵循基層黨建,兩者之間遙相呼應、首尾相連,共同構建全新的基層治理法治化道路。
關鍵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法治化
作者簡介:吳姝韻(1983-)女,漢族,江西省景德鎮人,法學碩士,單位:景德鎮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律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簡述黨建與基層治理的概念與內容
黨的建設。黨建全稱黨的建設,基層黨建的全程可以理解為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工作,基層黨建屬于日常生活中可見的黨建工作,服務于民眾、造福于民眾,旨在推動國家的全面發展,包括經濟、政治、民生等多個方面。黨的建設是黨的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指黨為了能夠增強自身黨性及其持續性而從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活動,包括部分目的性較強的黨務工作,具體分為黨的政治建設、黨的思想建設以及黨的作風建設等等[1]。
基層治理。簡而言之,所謂的基層治理就是對國內基層地區的治理活動,這里的治理活動主要針對作風、經濟、政策以及民生等多個方面,而其中的基層地區則是指城市社區以及農村等地方。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國家整體的治理創新需要現代化基層治理理念的支撐,由此可見基層治理對于國家整體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基于此,應將城市社區規劃以及農村治理均納入基層治理的內容范疇。現階段,基層治理的涉及范圍相對廣泛,且工程量巨大、性質特殊,需要直接面向群眾,國家整體治理過程中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
二、當前國內基層黨建現狀以及基層治理法制化現狀分析
實際上,基層黨建是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引導,黨建工作相對較強的指向性能夠為基層治理的法治化創新提供堅實且正確的理論支撐,因此基層治理法治化創新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基層黨建的引導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曾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以及法治保障等社會治理機制”。由此可見,國家與政府對于基層治理的法治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符合基層治理工作的特征,對照了相應的城市社區、農村社區等地方機構,只有分工明確才能確保基層治理的法治實效化。從實際效用上分析,基層治理法治化不僅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反向,更對新時代黨的建設和以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組織應加大黨建引導基層治理路徑探索,對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發展進行創新落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與發展夯實基礎[2]。
三、深入探究落實黨建引導,實現基層法治化的有關路徑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實踐推進
首先,基層黨組織應當正確認識當前黨建格局,并且及時調整自身發展走向,不斷優化黨建基礎,以時政優勢和組織優勢來統籌治理社會公眾資源。在區級層面成立區城管委。對城管系統各部門實行領導統一化機制以及歸口管理;另外建設區委城管工委,其主要職能食欲城管委合署辦公,旨在有效統籌基層治理內容范圍, 明確下一步基層黨建的引導方向,遵循的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以及作風建設。
其次,以制度建設解決基層治理中的法治難題。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仍然處于轉型發展階段,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基于此,社會基層孩子里需要法治化的革新與升級,以此滿足當前社會實際的發展需求。近些年來,城市基層治理中屬地責任不斷增強,給區政府以及各級下屬政法機構帶來了更大的工作壓力,尤其是街鄉管理機構。由此可見,“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基層治理政策的落實勢在必行,應當充分重視該政策的落實與發展,并加強制度建設力度,以此有效解決街鄉主體責任和執法部門依法履職等問題。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理論思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公共問題愈發復雜,且問題本身的跨域性特征更加顯著。現階段的行政治理不斷涉及范圍相對較廣,同時任務量繁重,工作內容繁瑣,久而久之必然會對行政機構的設計及其運行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基于此,組織應當結合國內發展現狀構建科學合理并且適用性較強的行政組織體系,在保證組織體系的有序性、時效性以及協調性的同時,也要順利完成相應的行政職能。在基層治理的過程中,務必遵循行政組織的職權法定原則,行政機關應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展開治理活動,并且時刻關注權力分割,如果在基層治理的過程中發生了越權處理的錯誤行為,那么該治理活動將會失去原有的效用。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未來走向
自建國以來,我黨始終秉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原則,貫徹落實愛民、護民、服務于民、造福于民的發展宗旨,共產黨人需時刻謹記黨組織的教誨與領導,保證社會基層治理的法治化創新效率及其質量,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以及學習環境。基于此,提升人民群眾對基層黨建工作的參與積極性,集思廣益,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未來走向將全面指導基層治理的法治化發展道路,為基層治理法治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理論基礎的支持下,基層治理法治化發展理念的實踐必須在當前社會中落實,尤其是在城市社區以及農村地區。總而言之,現代化基層治理的主體內容是人民群眾,所有的基層治理行為與組織活動均需圍繞群眾展開,真正做到百姓有呼,政府有應。
綜上所述,黨的建設工作是基層治理的引導,是城市社區治理以及農村治理的基礎前提,基層黨組織務必遵循黨建領導,探索時代的發展規律,積極預測黨的下一步動作,并及時做出調整,確保自身對基層治理工作的精準制導。在長期行政的條件下,黨的建設工作目標明確,旨在服務于民、造福于民。在如此前提下,基層治理更應時刻謹記黨的教誨與引導,積極響應法治化創新與發展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陳亮,李元.去“懸浮化”與有效治理:新時期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邏輯與類型學分析[J]探索,2018(06):109-115.
[2]楊妍,王江偉.基層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現實困境 實踐創新與可行路徑[J]理論視野,2019(04):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