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青
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起源于唐代,當時用于祭祀天地、祈求國泰民安和風調雨順,之后受到戰亂因素的影響,糧食畫一度處于失傳的狀態。新時代,應大力促進傳統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傳承與發展,逐步打造新媒體傳播平臺,為新媒體背景下糧食畫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傳承和發展的意義,并探尋了可行的傳承和發展路徑。
一、新媒體背景下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傳承和發展的意義
(一)弘揚糧食文化價值觀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基,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經歷了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農耕文明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糧食文化價值觀,倡導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的精神理念,糧食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新媒體時代的高速發展為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帶來諸多新的機遇和挑戰,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當代傳承與發展必須適應新媒體形式。然而,伴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部分年輕人生活在城市地區,遠離了古代的農耕生活,很難切實體會糧食種植的不易與珍貴,對傳統優秀的糧食文化了解甚微。現如今,糧食浪費現象普遍存在,我國每年均有大量的糧食被浪費,這種行為十分可恥,同時也影響糧食安全。人們必須高度重視此問題,大力宣傳糧食文化和精神理念,實現人人節儉。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糧食文化的重要載體,實現糧食畫的當代傳承與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糧食文化價值觀的缺失,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二)提高江西文化綜合實力
新媒體時代,我國經濟呈現高速發展趨勢,東西方文化交融,我國傳統文化迎來了十分嚴峻的挑戰和沖擊,傳統民間工藝的生存環境受到一定損害,我國諸多傳統民間工藝缺少傳承人,現如今已經處于瀕臨消亡的境況。近年來,為了實現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江西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大力助推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特別是《關于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江西省應著重發展文化事業,提高文化綜合實力,真正成為我國具備較強文化影響力的強省。江西傳統民間手工藝五谷糧食畫是十分重要的糧食文化載體,但是在當代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由于創作者較少,難以充分凸顯地域特色和社會影響力。新媒體時代,人們要深入挖掘五谷糧食畫的歷史發展脈絡,不斷優化五谷糧食畫的創作方式與技巧,在市場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影響力,真正打造江西省的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綜合實力的提高。
二、新媒體背景下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傳承和發展的路徑
(一)促進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創新
江西傳統民間手工藝糧食畫具有悠久的發展史,糧食文化十分豐厚。當前,首先要對糧食畫本體進行傳承,使其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形勢。多元文化的沖擊下,許多糧食畫的手工藝者開始擔心大眾認為這種傳統手工藝已經發展滯后,但實際情況并不如此。江西民間手工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充分凸顯著地域的文化特色,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魅力。新媒體時代,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秉持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獨特的審美追求和思想內涵。其次,促進糧食畫的創新發展,傳承并不等于故步自封,而是需要結合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改革創新。應加大對糧食畫創作者的針對性培訓,并引入專業的設計人員,協同促進糧食畫審美高度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應深入挖掘江西民間傳統手工藝糧食畫的特色,使其與當代藝術相互融合,在傳承的基礎上合理創新。
(二)打造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數據庫
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相關資料的保存方式相對落后,主要以文件或光盤的形式進行儲存,這種方式容量有限,也不利于長期保存。新媒體時代,應充分利用云儲存技術,打造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數據庫。第一,應對現有資料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歸類,實現數字化處理,主要內容包括糧食畫的創作形式、傳承人,形成電子化儲存,為新媒體時代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第二,深入開發數據資源,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創新糧食畫的傳承形式。例如,可以由傳承人錄制視頻,引入AR技術并配備文字,這樣則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真切地觀看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創作過程,其間觀眾能夠獲得真實的參與體驗感。
新媒體時代,在傳承和發展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過程中,想要進一步強化傳播效果,則必須加強基礎建設。要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儲存豐富的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信息資源,為實現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可以借助江西省地方圖書館的文檔優勢,打造糧食畫的信息共享平臺,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平臺了解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真正實現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高傳承效果。
(三)創新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傳播方式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傳播方式發生較大的轉變,新型傳播方式的衍生對傳統傳播方式造成嚴重沖擊,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在迎來諸多新機遇的同時,也需要面對新的挑戰。當前,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必須直面沖擊與挑戰,采取有效的改革和創新手段,真正融入主流傳播途徑。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可以利用手機等電子設備通過網絡終端獲取信息,這種信息獲取方式十分便捷,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利用碎片化時間深入了解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為了促進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傳承和發展,人們應逐步打造網絡推廣平臺,定期推送民間手工藝糧食畫信息。
首先,應建立宣傳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新媒體平臺,說明糧食畫的種類、地方特色、藝術價值,當前大眾對糧食畫的了解層次不同,所以介紹的內容應由淺至深,滿足不同的了解需求。其次,該平臺應設置單獨模塊,用于介紹糧食畫的傳承人和企業,大眾可以利用該平臺獲取聯系方式,促進雙方合作,推動糧食畫的傳承和發展。最后,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網絡直播功能,這是當前文化傳播最為有效的傳播途徑,網絡直播具有直觀性、實時性,能夠以面對面的視頻方式,將內容直觀清晰地呈現給觀看者。
新媒體時代,在傳承和發展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直播為大眾呈現糧食畫的制作過程,由糧食畫的傳承人為其進行適當的講解,在觀看的過程中,通過糧食畫的專業解說,大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間手工藝。新媒體平臺具備視頻轉發功能和評論功能,可以精心剪輯和制作糧食畫的視頻,說明糧食畫的手工制作工藝、趣味性、傳承價值,引導大眾借助該平臺對糧食畫展開探討和交流。其轉發功能促進了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傳承和發展,觀賞者可以將有關糧食畫的視頻轉發到社交媒體平臺中,實現點對面的快速、高效、便捷、廣泛傳播。所以,打造新媒體平臺對于糧食畫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為了實現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人們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與平臺,激發大眾對糧食畫創作的興趣,弘揚愛護糧食的價值觀念。同時,必須注重探索新媒體傳播途徑,促使新媒體平臺發揮應有的價值,真正實現江西民間手工藝糧食畫的當代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江西傳統民間工藝五谷糧食畫研究”(項目編號:YG201715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萬玉青(1962-),男,江西南昌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教學管理與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