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作為藝術領域的新生代,具有視覺藝術的獨特魅力。本文主要從攝影藝術美學的內涵和美學意蘊等方面出發,探究有關攝影藝術的美學,希望能夠和大家共同尋找到攝影創作的魅力所在,從而創作出更具美學價值和積極意義的攝影作品。
一、概述
攝影藝術是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交融結合的產物。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攝影越來越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視覺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攝影藝術作品的拍攝方式與展現形式也愈加多樣化。攝影師在認識和感知世界的過程中有所體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記錄真實的畫面內容,并根據自身想象力和審美再創造將作品完美呈現,借此喚醒人們對情感的多維度思考。
二、攝影藝術美學的內涵
攝影藝術美學的內涵是指攝影師在真實記錄客觀事物的同時,在新的藝術形式與藝術語言的影響下,追求更高境界的藝術思想,將攝影師的思想情感、人生態度和審美水平與攝影作品緊密結合。
(一)攝影師的美學修養
攝影師的美學修養能夠決定攝影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攝影師對事物的客觀記錄反映社會現實狀況,但攝影師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點是由自身的美學修養與文化素養決定的。若攝影師具有較高的美學修養,則能夠激發作品創作靈感,發現生活中美的視角,提高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思維深度。
攝影師的美學修養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方面。
1.受社會環境影響
由于國內外攝影師所處地域社會環境的差異,攝影師的審美趨向和拍攝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國家國泰民安,攝影師對于攝影作品的表達和事物的描寫彰顯情感的抒發和創造力;而有些國家貧窮戰亂、民不聊生,攝影師通常更注重對客觀事實進行記錄,用影像的魅力向更多人傳遞真實信息。攝影作品一般都具有自身的創作規律,受到社會因素影響,攝影師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將直接影響創作內容,與社會背景緊密相連。攝影師會將對社會的不同看法切實體現在作品中,以推動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
2.受成長環境影響
有些攝影師生活在江南魚米之鄉,那邊風景秀麗,其心理會受環境影響變得細膩溫和,攝影作品的情感更加細致精美,具有深刻的內涵;有些攝影師生活在塞北壩上草原,那邊地域遼闊,其內心受其影響變得豪放,攝影作品體現出強烈的生命力和張力。
攝影師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點和其表達方式受社會和生活環境影響頗深,直接影響攝影師的美學修養。攝影師想創造出更具價值的藝術作品,需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藝術創作中鍛煉自己,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創作中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豐富想象力和對美的理解能力,多觀察、多思考,不斷發現生活中的美學價值,提高自身的美學修養。這對于攝影藝術創作來說尤其重要。
(二)攝影作品的美學內涵
攝影作品的美學內涵是藝術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攝影作品的審美價值影響人們對美的追求,能夠讓人們在作品中感受到情感的抒發,用有限的畫面內容營造無限的思想情感。
攝影作品的美學內涵可劃分為兩部分,一是共性,二是個性。
共性指的是作品的真實性,是攝影對客觀事物進行真實的記錄,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狀態。個性指的是作品的思想情感,是攝影師結合自身靈感,將自己的意識和審美呈現在作品上,讓其具有獨特的美學內涵。兩部分相結合進行作品創作,能夠引起觀者的共鳴,引導他們思考作品蘊含的深層含義。
攝影作品的拍攝靈感主要來源于拍攝者對現實生活的感知與認知,是他們分享思想感情、人生態度以及審美水平的絕佳途徑。藝術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在基本事物的基礎上,融合攝影師的思想情感,將作品內涵進行充盈豐富,賦予其更濃重的藝術感染力。
三、攝影藝術的美學意蘊
攝影藝術的美學意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意境、寓意和造型,通過對它們的深刻理解,向攝影師與觀賞者展現屬于攝影藝術美學的獨特魅力。
(一)意境
攝影作品的意境以攝影師的現實生活背景為創作基礎,將真實景色與攝影師豐富的內心情感融合起來,通過畫面內容衍生出超脫現實表象的作品內涵。
意境是攝影師對客觀事實的評價,帶有明顯的主觀傾向,給觀賞者以美的感受。觀賞者在欣賞攝影作品時會觸景生情,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對于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認知,與攝影師的闡述產生共鳴。攝影師通常會在創作作品時結合生活中的親身經歷體會,加入思想情感以豐富作品的美學內涵,使作品更具個性。
(二)寓意
攝影藝術作為視覺藝術形式,使攝影作品的寓意不再是對社會現實進行簡單的機械化重現,而是在傳遞美的過程中挖掘社會生活中的本質現象,對隱藏在畫面背后的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展現出超脫于自然表象的內涵和寓意。
攝影藝術同其他藝術類別一樣,對美學有著極致的追求,是對人們審美水平的真實反映。攝影藝術的核心內容除了展現基本現實生活外,還加入攝影師的生活經驗、藝術追求、審美理想和思想情感,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展現出攝影師對社會生活的態度。而觀賞者在欣賞作品、理解其寓意時,更需要深度思考,與攝影作品建立起“聯想”橋梁,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三)造型
攝影藝術作為藝術領域的新生代,具有視覺藝術的獨特魅力,它與繪畫、舞蹈、音樂等藝術類別各有千秋,但有著與眾不同的藝術形式與藝術語言。在攝影藝術作品中,造型尤為重要,其主要受到光線、影調、色調和線條等諸多因素影響。拍攝作品時,攝影師需要根據自身的藝術素養進行創作,實現作品的組合構成與配比的完美結合,使作品畫面中無不體現出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征,從而創造出具有藝術美感與豐富情感的優秀攝影作品。
判斷一幅攝影作品優秀與否,最基本的可以從有關造型的諸多元素中進行比較分析,最好讓觀賞者在欣賞攝影作品時能從中感受到光影的變化、畫面的質感以及線條的律動等,讓觀賞者能夠和攝影師一道從作品中體會造型對于攝影藝術的重要意義。
四、攝影藝術的美學與哲學
美國著名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的卷首中提到,此書緣起于文章——《討論攝影影像之無所不在引起的一些美學問題和道德問題》。她想,“愈是思考照片的深層含義,愈是容易產生復制與聯想”。書中點明,在攝影藝術中,兩個核心思想觀念就是美學與哲學。
美學與哲學無處不在,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而攝影就是那雙“眼睛”,攝影藝術是攝影師通過照相機等工具來捕捉生活中美的鏡頭,在記錄客觀事物的同時,加以審美再創造,形成的獨特藝術語言與藝術形式。
哲學是藝術的美學,美學是藝術的哲學,二者相互聯系。攝影藝術與裝飾藝術、動畫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藝術類別一樣,作為藝術領域的新生代,深受美學與哲學的影響。攝影藝術中的美學與哲學相輔相成,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影響著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審美水平和思想深度。
攝影師通過感知世界,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或者是發人深省的客觀事實,并在一定的美學追求和審美視角的基礎上,經過思想境界的提升衍生出哲學的人生思想。哲學這一概念始終貫穿在攝影藝術作品的細枝末節中,是其靈魂所在。
攝影作品的從無到有在于對“決定性瞬間”的捕捉,它定格的不只是創作手法,更多的是攝影師所展現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情感,將藝術作品提升到哲學的高度,通過對表象與精神的雙重結合,傳遞真實深刻且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
五、結語
有關攝影藝術的美學探究可以從美學內涵、美學意蘊、美學與哲學三方面進行,攝影藝術與其他藝術并無差別,皆是創作者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是其結合哲學的人生態度和思想觀念,在符合社會需求并且具有審美價值的條件下進行創作的。攝影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不斷發現生活中的美學價值,豐富作品的內涵,最終向觀看者呈現出具有審美意蘊和審美追求的優秀藝術作品。
(山東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王雅楠(1997-),女,山東煙臺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數字影像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