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廣元市朝天區融媒體中心,四川 廣元 628012)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如果想要找回原來的受眾并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和聽眾,就必須做出相應改變。其實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都應該推陳出新。融媒體與廣播電視相結合的改革創新計既要打破原有的節目形式,也要融合大眾流行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收獲更多不同階段的觀眾的喜愛。由此觀之,傳統廣播電視要多與時代接軌,結合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改革創新,才能夠在當今融媒體時代下得到大眾的喜愛。
在融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方式受到新興互聯網平臺的打壓,正因如此,人們不再是通過單一的方式獲取信息,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來源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電視廣播,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通過五花八門的渠道,快速搜尋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并將信息傳播發布成為“新的傳播渠道”。為了不讓傳統媒體繼續被忽視,被打壓,國家和媒體人都在不斷努力,通過多種創新手段提高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增強對新青年的吸引力,繼續發揮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效應。
眾所周知的是,電視民生類節目最重要的是民生,它涉及的應該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但是這樣的報道不應該只是局限在報道日常群眾的生活小事,而是應該通過群眾中的真實事件,從而過渡到大的社會現象,讓群眾產生共鳴的同時,更要,由小見大,讓群眾見識到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平凡之處。媒體人應該將鏡頭轉到最底層的群眾,聽聽他們的聲音。這樣一來,互聯網中各類軟件平臺也會為電視民生類節目提升熱度。再者,當手機新聞,微博等平臺提供其他新鮮事件之后,電視民生類節目也可以對相同的事件進行采訪報道。
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從原來的電視大屏幕轉換到手機小屏幕,這樣傳播形式的改變也給收視群眾帶來完全不同的收視體驗。實際上,媒體融合的時代已經完全顛覆了人們觀看電視民生節目的方式。當傳統的廣播電視與新興媒體合作時,大大豐富了人們觀看新聞的方式。通過使用智能手機或互聯網終端在互聯網上點擊自己喜歡的節目的方式,這樣一來群眾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搜尋信息,讓受眾也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選擇。
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之所以被大眾所接納,大多數的原因是他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這也是廣播媒體無法做到的,新聞最重要的就是時效性,甚至可以說新聞的生命就是時效性,這也再次證明了時效性的重要性,在這個快節奏發展的時代,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群眾的目光,也是廣播電視民生類節目需要改進并且學習的地方,隨著融媒體與廣播電視的融合,電視媒體也可以做到像網絡上時刻都有新鮮的新聞視頻可以觀看。群眾可以在觀看廣播電視節目之后,用新的媒體軟件來繼續觀看事件的后續,這樣就可以讓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網絡資源優勢互補,推進電視媒體的進步。
既然媒體人的鏡頭在最基層的人民群眾身上,那么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應該是節目的主旋律,讓群眾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展示在全國觀眾面前,讓被采訪的對象、節目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高度理解與契合。基于此,廣播電視工作人員要尋找基層群眾的相關事件進行報道,通過為基層群眾提供網絡交流平臺,開通電話熱線開設抖音、微信、微博等官方公眾號,給基層群眾足夠的交流空間,加強與基層群眾的互動頻率,并在電視播出的時間段內與觀眾朋友進行實時互動和在線交流。人民群眾可以通過電視節目的引導,做出相應正確的社會判斷。
傳統的廣播電視無論在內容還是傳播模式上都比較固定,無法滿足當前多媒體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多次元需求。現代的融媒體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按照“媒體+”的理念,將廣播電視節目與電子政務、電子計算機信息化工作相結合,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將各類節目在網絡平臺播放。基于此,當前融媒體時代更應提高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媒體工作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設備保障、系統維護及資源庫運行管理等。
受到融媒體背景的影響,電視民生類節目的工作人員不乏會對自己喪失信心,長此以往,會導致惡性循環,也不利于相關行業的進步以及創新。并且傳統電視媒體行業被新興媒體所打壓導致部分工作人員跳槽,投資商看不到收益也會出現撤資、資金到位慢等經濟問題,所以在這種“自顧不暇,外部戰爭不斷”的窘境下,招募并培養高學歷、吃苦耐勞、有較好的學習能力等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相關行業的大學畢業生層出不窮,其中不乏綜合素質強、有較多優秀作品的人才,電視臺管理人員應重視選拔大量的新人,讓整個傳統媒體注入新鮮的血液,進而開拓新興媒體資源,進行有效融合。
綜上所述,民生廣播電視不僅是為人民服務的傳播平臺,還是黨和民眾溝通的橋梁。將具有人性化管理的優秀節目持續輸出,并繼續提高與新媒體融合的節目質量,提高媒體融合的效益,強化電子計算機信息技術支撐,增加電視廣播媒體的權威性。未來路途漫漫,媒體工作者的工作也將更加高效、高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