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璐
(溫州市少年宮,浙江 溫州 325000)
器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分支之一,其本身也承擔著培育學生美好道德修養,促進學生個體發展與人格培育的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自我發展與未來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少年宮而言,如何以器樂教學為依托,以校外教學實踐為平臺,不斷滲透德育教育,緊貼校外教育實際,探索更專業、更高效、更規范的德育教學策略,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難題,也是少年宮器樂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內容。
對于少年宮而言,其作為校外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的獨立性與特殊性,正因為如此,在器樂教學中逐步滲透德育教育,更加具有高效性與價值性。
(一)器樂教學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與思考動力,更加容易引導學生的品德培育與素質發展,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不斷促進學生的德育培養。
(二)器樂教學隸屬于音樂教育內容,音樂本身就有助于陶冶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促進學生的智力培育,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與音樂素養,這與德育教育不謀而合,因而,在器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會更加事半功倍。
(三)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更容易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可以借助于優秀的古典樂曲,璀璨的音樂珍寶,引導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從而達到促進學生人格發展與品德培育的作用。少年宮作為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與校內德育教育構建良好的互補關系,促使學生的品德培育活動在器樂教學中不斷升級,逐步優化。
在少年宮的器樂課上,教師可以借助于以下教學策略,逐步促進學生的德育教學,具體包括:
(一)運用演奏與歌唱融合發展的教學策略
在器樂課上,教師要立足于校外教育的特點,不斷嘗試更加新穎,更加高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器樂教學知識,促進學生的美育追求。教師可以積極運用演奏與歌唱融合發展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器樂曲目借助于歌唱的方式表現出來,以歌唱引導學生的器樂演奏,以演奏促進學生對歌唱的準確表達,從而幫助學生更加豐富,更具表現力的演奏器樂,進一步展現樂曲本身的魅力與意境,感受器樂教學的生動性與豐富性,同時,激發學生對器樂教學的探索興趣,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器樂課中,形成良性循環,加深學生的品德培育。除此之外,將演奏與歌唱融合起來的教學策略,還有助于引導學生借助于歌詞本身,進一步深入感受樂曲的豐富內涵,感知樂曲的豐厚情感,更深一步理解音樂作品的獨特風格與表達方式,更深入的感受美,感知美。
(二)以器樂教學的內容為切入點,深化德育思想
在器樂教學中,音樂曲目本身常常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展現著表達者的精神追求,就是一場場的德育培養盛宴。因而,在器樂課上,教師可以以器樂教學內容為切入點,以音樂曲目為依托,深化德育思想,在技術講解中逐步滲透德育理念的培育,引導學生充分感悟、思考音樂曲目中所包含的精神核心與偉大之處,幫助學生充分感悟文化的魅力與音樂的價值,成為更具有道德感與音樂素養的優秀學生。通常來說,不同的音樂曲目往往表達著不同的精神內涵,有些音樂曲目還包含著強烈的情感,堅定的價值觀,這些都是在器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更富資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礎。
(三)促進互動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首先,在課后練琴活動中,教師可以積極構建器樂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圍繞器樂練習,開展互動交流活動,不斷加深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互動,培育學生積極交流,互相幫助的美好品德,也激發學生對器樂曲目的練習興趣。其次,在課后練琴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布置器樂練習作業的方式,促進器樂學習小組之間的互動與思考,引導學生針對器樂曲目的創作內容、演奏技巧、演奏方式等開展深入的探索與交流,以小組互動的方式逐步加深學生的思考力度與交流深度,促進學生對音樂曲目豐富情感內涵的理解,一方面增進學生對器樂教學的理解,提升器樂演奏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培育學生的美學追求,塑造學生的優秀人格,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意識。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設計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環節,給予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的時間,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在生生討論中解決疑問。
(四)在器樂教學中滲透禮儀教學,促進學生品德培養
在少年宮的器樂教學中,禮儀教育本身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與方式。在教學間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演奏表演禮儀,培育學生的器樂學習自信心與規范意識,引導學生以演奏禮儀為切入點,學習尊重器樂,崇敬音樂,感悟藝術的魅力與音樂的價值,從而培育學生對音樂,對藝術,對美的崇敬之心,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促進學生逐步成長為更加自信,更加善于尊重,更加具有敬畏之心的人。
總之,器樂教學與德育教育是相互影響,相互包容,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它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少年宮的器樂教學中,教師要以器樂教學為依托,以校外教學實踐為平臺,不斷滲透德育教育,關注學生的優秀品德與音樂素養的培育,引導學生發現美,認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