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慧
(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江蘇 連云港 222200)
講解作為博物館與觀眾溝通的重要渠道,是博物館一項重要的服務功能。隨著文博事業的不斷發展,講解員這一行業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從而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講解員作為博物館的一線工作人員,是否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觀眾的文化體驗和博物館文化服務的提供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博物館群體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博物館講解員在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愛國意識,明確的政治立場,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講解員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耐心地服務觀眾。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講解員,需要講解員熱愛講解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秉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原則,充分發揮“螺絲釘”精神,利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史料書籍,豐富自己的講解內容,反復溫習講解詞,不斷練習發音、儀表儀容,積極提高自己的講解水平,提升服務質量。不難發現,講解行業中最頂尖的講解員往往具有強烈的講解欲,它是講解員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對于博物館講解員來說,文化素養至關重要,廣泛博學的文化素養是講好和講活文物故事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講解員才能在講解過程中做到信手拈來和旁征博引;一名優秀的講解員還要注重儀容儀表,把自己最好的狀態呈現給觀眾;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要使用藝術性且專業的語言,規范化地講解文物知識給觀眾,在講解過程中要使用能夠打動觀眾的語言詞匯,使講解能夠生動形象,也使歷史文物中的文化能夠很好地呈現給觀眾[1];講解不是千篇一侓,更不是講解內容固定陳述,講解過程中講解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突發情況,所以講解員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博物館講解員的工作內容覆蓋面廣,觀眾群體多樣,受眾需求高,新形勢下僅僅滿足當好傳統意義上的講解員是遠遠不夠的。博物館講解員在這樣的情況下,應立足本職,創新理念,找準定位,做出亮點和特點。
一名優秀的講解員,需要經過長期和系統的培訓過程。大致包括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專業培訓。崗前培訓是基石,由優秀的老講解員進行手把手教學,包括展館內容的重難點、講解技巧、講解禮儀的培訓以及講解經驗的交流分享;崗位培訓旨在提高講解藝術和知識水平,通過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進一步提升講解員的專業素質;專業培訓方面,通過舉辦文博知識講座、學術交流會、課題申報等內容來讓講解員深入了解和研究博物館的知識,向專家型講解員轉型靠攏。[2]
博物館講解員應做到因人施講,不能千篇一律,做“復讀機式”講解員。滿足這樣的要求需要講解員做好觀眾研究,因人而異制定講解方案,編寫多版本講解方案,編寫兒童版、專家版、普通版講解詞。同時,還需結合主題活動和宣教目的,靈活調整講解內容和講解方式,加深受眾對主題活動、內容的理解。還可通過問卷、留言、交流等方式,虛心聽取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好觀眾研究,確立博物館的定位。
博物館是知識的寶庫,內容紛繁復雜。講解員除了要做到因人施講,更應常講常新,這就需要講解員有足夠的知識庫存,要想提高自身素養,根基必須牢固,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是打牢根基的保障。定期開展交流學習會,包括講解經驗分享和交流,講解知識盲區排查;開展早課制度,每周一節早課,采取定主題輪講,拓寬知識儲備,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定期召開部門例會,相互交流經驗,集中討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方法。這種形式多樣的學習方法,大大提高了講解員的學習興趣,也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培養講解員從被動學轉換成主動學,真正提高善于學習的能力,并將學習成果應用于講解中[3]。
博物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勵制度,提高講解員的待遇,留住講解人才。把講解場次作為講解員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促使講解員多講多積累,豐富講解經驗。
建立講解員長期發展制度,為講解員提供更高的平臺,鼓勵她們積極參加專業技能比賽、講解員大賽、大型活動接待等,以賽代訓,促使講解能力突飛猛進。
此外,博物館管理人員應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發揮單位工會作用,關心員工工作和生活,為員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懷,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
除了精神鼓勵,物質鼓勵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能發揮直接作用。
總之,只有正確的職業規劃和上升空間,才能留住人才,實現講解員從吃“青春飯”到復合型人才。
講解員的工作不僅是展館的講解人員,同時也應該是宣教活動的設計師和參與者,承擔著博物館社會教育這一重要職能,我們發現講解員很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轉型從事宣教活動,因為他們奮戰在一線,有很強的觀察力,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推陳出新,可以很好地結合現有文博資源,更有效地策劃和開展特色宣教活動。
講解員的職業素養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制度建立、人才管理、職業規劃等各方面做好規劃和實施。在文旅融合新形勢下,應重視建設和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講解團隊,講好文物故事,講出文化精髓,讓文化旅游資源迸發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