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教育體育局,河北 任丘 062550)
文言文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雖然現在書面語中被經過簡化的白話文所替代,但是文言文無論是外在雅致俊逸的語言形式還是內在體現的時代光輝、民族氣節、文化傳統和人文情懷對我們而言都是永恒的,尤其是在當前這個多元文化交錯縱橫的時代重視文言文的學習是對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自覺傳承讓學生從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的漢語魅力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工作要兼具形式和內涵,避免因為分數壓力而產生過于注重字詞解釋、記憶和背誦的問題。
(一)背景導入。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內容,并為他們分析文言文的背景知識,用與文言文相關的內容或背景使學生對文言文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這一方式也是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式,能夠直接體現出課程的學習內容。教學《出師表》一文時,教師用學生熟悉的三國故事中諸葛亮寫此文的背景導入,學生對此文言文內容產生興趣,很快進入文言文學習中。
(二)故事導入。教師在課前需要對文言文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發現與文言文內容相關的故事信息,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更多的故事,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
(三)提問導入。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將學生引入文言文,在向學生提問時,不直接說出問題,而是從側面闡述問題,并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思索。這樣的課程導入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高漲。
(四)疑問導入。尋找文言文中用現代漢語理解起來有歧義的句子,并用這一句子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對句子產生疑問。由此,便能將學生帶入文言文的學習中。這一-課程導入的方式,還能使學生對文言文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漸漸培養起自己的發散性思維。
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不少教師都會指導學生摘錄好詞好句。然而,只是簡單的摘抄和背誦很難讓學生更透徹地掌握相關詞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收集好詞好句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解釋、新穎引用,在推陳出新的活動中感受學習文言文的趣味。
學習《狼》后,組織學生展開創意收集活動,嘗試尋找和“狼有關的成語。首先收集帶有狼”這個字的成語,包括聲名狼藉、狼狽為奸、引狼入室”等。此后進行分類,看看帶有狼”的詞語一般都是什么意思。如有學生提出:“有的成語展現了狼的動作狀態,如“狼吞虎咽”,形容大口吃東西;還有的成語展現了狼的兇殘,如"狼子野心。”最后鼓勵學生展開““狼'故事會”活動,看看在文言文作品中還有哪些以“狼”為主人公的作品,嘗試將它們用白話文的形式講述出來,并說說從這些故事中能得到怎樣的啟迪。
在學生收集了一部分學習資源后,要組織學生自主設計活動主題,選擇一些有趣的活動類型。例如可以開展成語接龍、古詩詞接龍的游戲,還可以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將文言文故事改編成現代白話文等。活動類型推陳出新,學生也能更積極主動地積累活動。
(一)讀寫結合。讀和寫是學習語文的重點,初中文言文自然也不例外,“以寫帶讀”加深讀的理解,提高寫的能力。讀“《史記》專題”之后,教師鼓勵并帶領學生借鑒“史記筆法”為“愚公”作-篇小傳,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再讀《愚公移山》就會有新的思考。為指導學生更好地為“愚公”作傳,教師可以為學生補充一些有關《愚公移山》的賞析資料,也可以補充介紹幾篇有名的小傳,還可以自己寫篇下水作文。最后將師生的作品印成小冊子,便于大家傳閱欣賞。其他寫的形式還有很多,可以改寫、續寫、縮寫等等。
(二)表演。初中生表演欲望比較強烈,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做好“篇”和“組”文言文的閱讀。但這里所說的表演不能狹隘地理解為課本劇,它還包括故事會、詩朗誦、演講等。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賣炭翁》以及《石壕吏》《觀刈麥》等-些憂國憂民的詩篇,給學生提供測評性支架,指導學生幾個人一組選擇其中一篇進行表演,再隨機抽取一組進行展示。
(一)單元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習慣圍繞人文素養點的訓練組織文本。而語文素養點雖然明顯,但由于不易找到相關的“一組”文章,最好找該作家同時期的作品,比如《與朱元思書》課后助讀系統就提供了《與顧章書》和《與施從事書》;與《曹劌論戰》相關都出自《左傳》的文章《子魚論戰》和《王孫滿論鼎之輕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提出的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理解語句、積累詞語,逐步引導學生思考,最后達成目標。
(二)閱讀方法。不同類型的文言文閱讀方法自然有所不同。閱讀《孟子》可以從語言和孟子的思想主張兩個角度進行教學;閱讀《史記》要注意作為紀傳體史書的特點,從塑造人物和語言精煉準確這兩個角度設計教學;閱讀《列子》時要根據《列子》多寓言故事的特點,聯系寓言閱讀方法來設計教學。
(三)文化傳承。語文核心素養其實是“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文言文在文化承載上有天然的優勢,發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可以將“篇”和“組”聯系在一起。《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都與“登高”這一文化現象相關,我們就用“登高”進行關聯,開展教學。此外,還有飲酒"“稱謂“駢文“邊塞等諸多文化元素,有多種文化傳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