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舒禹
(遼寧財貿學院 遼寧興城 125105)
“智慧黨建”的合理應用,能夠為我國黨建工作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創新黨建工作組織模式,使黨組織平臺在定位、活動、監督、宣傳、工作、黨務、學習、民生和大數據等九大方面進行智能化統籌管理,及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維護各政治面貌人員切身利益,加強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認真傾聽群眾心聲,收集群眾意見與反饋,進一步改善黨建工作。與此同時,“智慧黨建”在各大高校中的廣泛使用,開創了黨建工作在教育領域的新局面。除此之外,構建并維護高等學校“智慧黨建”項目,需要切實保障后臺技術的平穩運行,也離不開國家相關制度的明文規定。
黨建工作內容理論性知識過多,學生興致匱乏。各大高校黨建工作取得的效果水平層次不齊,除了各高校本身使用的黨建方法不同以外,很大程度上還受到黨建內容理論性知識過多的影響,導致校園黨建工作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理論性過強,沒有現實依托,不能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學生沒有案例的說明,難于將黨建內容與實際情況對接起來,久而久之便對黨建活動產生了畏懼心理,“黨建學習枯燥乏味”的想法揮之不去,接下來的黨建工作無法繼續下去,造成黨建工作脫節。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存在沿用傳統黨建工作形式的情況,方式方法一直以來得不到有效革新。
黨建工作實施手段落后,收效微弱。網絡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部分高校由于一些個別原因,未能及時更新黨建工作的配套教育設施,令黨建工作無法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相關黨建知識只能通過各類印發文件,以綱要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對這種板板正正的文字材料,心里不免會產生抵觸情緒。與此同時,承襲以往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黨員學習活動的慣例,借助文件閱覽和黨員發言來維持大學生對黨組織的認知面貌和忠誠程度。但是,在新時代發展下,這種傳統黨建形式已經落伍,對大學生來說意義和作用不大,不能喚起學生參與黨建活動的熱情,純粹形式主義,實際效益不大。
“智慧黨建”應用日常化。在信息爆炸、知識騰飛的現代社會,各高校黨支部要在開展黨建工作前,認真研讀上級黨組織下發的黨建任務,將數字黨建引入校園,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中間媒介,黨建工作擺脫原有束縛,結束以往不得不與學生面對面教育的單一模式,直接借助網絡技術的快捷,便利地完成黨建工作,達到黨建教育目標。比如,在大學團組織進行黨建工作時,各班團支書可以在班級群中發布新一期青年大學習任務,要求每位同學在微信上關注“青春山東”(這里以山東地區為例)的微信公眾號,按時完成每期大學習任務,截圖發送至班級群中為證,之后班委做好統計。
“智慧黨建”應用靈活化。各大高校在應用“智慧黨建”時,要想方設法地靈活開展工作。比如,對于共青團員,團組織要求每天登陸“學習強國”即可,但是對于中共黨員與中共預備黨員,要求每日在“學習強國”學習達到一定時長,獲得一定積分。除此之外,黨費、團費的交納不再是過去每個學生拿著幾塊幾的小錢,團支部挨個去收繳,再記錄、匯總給學校老師或者上級黨團組織負責人,這中間的過程、步驟過于繁瑣,繳納的費用在團支書收齊的過程中也非常容易丟失。現今通過在網頁上搜索“智慧團建”,學生可以直接登錄繳費,快捷便利,省時省力。
“智慧黨建”應用個性化。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完善“智慧黨建”,根據黨員信息完成分析、解讀,精準定位黨員日常管理、理論學習、政治素養、群眾服務等方面,及時為不同需求的黨員特別推送,能夠滿足其日常生活、工作要求的黨建內容,“智慧黨建”應用更智能,人性化設計貼合實際。基層黨建任務別有特色,與高校教學科研工作聯系密切,針對性強,從而能使黨建工作貼合高校師生教育教學日常,真正實現與時俱進、智慧發展,高校黨建工作才能常抓不懈,對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有重大意義。
總而言之,“智慧黨建”開創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局面,“互聯網+黨建活動”推進了高校黨建工作的信息化進程。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黨建工作能夠順應時代發展大潮,不斷借助現代互聯網絡技術更新內容、變革形式,充分體現了我黨的先進性。黨的領導力和號召力不斷覆蓋網絡信息空間,刷新了黨在數字領域的存在感和影響力,綜合提高了黨的整體執政能力和統籌能力,“智慧黨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