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斌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政法所 青海省西寧市 81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重視所處的社區建設工作,希望社區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而社會風險及矛盾又多聚集在社區,導致社區治理任務愈來愈繁重,亟需構建一支專業的社區治理隊伍,滿足社區治理工作的需要。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根據相關調查,當前城市社區治理人才隊伍大多存在社區治理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與薪酬待遇偏低的問題,持有資格證書的人員更少。社區治理工作的薪酬待遇偏低導致很多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不愿從事這項工作,當前社區治理人員多數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專業知識與工作方法有待提高,并且他們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鮮有外出系統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導致他們不能為公眾提供有針對性的社區服務,這也是當前社區治理工作的服務質量不能滿足理社區居民需要的原因之一。
人才激勵不到位。首先,盡管社區治理人員對社區治理工作較為認可,也有興趣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但因社區治理部門對于考證的激勵機制及崗位晉升制度不明朗,致使社區治理人員考證積極性不高,另外,社區治理人員的證書通過率也較低。其次,當前社區治理部門對人才的激勵還停留在精神層面上,對社區治理人員的職業規劃與職位晉升等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盡管有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在從事社區治理工作,但由于薪酬待遇低等原因而轉行,而現有的社區治理人員也缺乏足夠的工作熱情,工作中難免出現走過場、敷衍了事的問題。
崗位設置不合理。根據相關調研,多數社區服務中心都認為引進專業人才或者和專業機構合作(包括購買專業服務)對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積極的效果、有利于社區資源的科學使用、也有助于社區問題的解決,并有引進專業人才的意愿,但因經費匱乏、崗位設置不合理或缺乏政策支持等原因,難以留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導致社區治理工作的服務質量不高。
社工缺乏歸屬感。當前,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社會影響力較低,社會各界對這項工作的認可度也有待提高,對于社區治理工作是什么、能做什么,包括各政府機關的領導干部及社會公眾都是一知半解,導致社區治理人員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與尊重,再加之部分社區治理人員工作方法不熟練,工作中屢屢受挫,使得這部分社區治理人員缺乏歸屬感,工作實效性與延續性大打折扣,社區治理工作的服務質量難以保障。
加強教育培訓。各類社工組織是專業的社區治理人才的載體,要鼓勵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充實到社區治理工作隊伍中去,同時為專業人才提供發揮專業才能的平臺,使其更有歸屬感。另外,各級社工組織還需要根據本部門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對新入職社工新人及老員工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服務質量。民政系統、企事業單位,也要教育及培訓本單位的社區治理人才,強化其專業能力,民政系統、企事業單位還可以與高校聯合,通過學歷提升或短期集訓等方法,快速培養社區治理人才。
健全激勵機制。為了避免城市社區治理人才流失,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根據社區治理人員的學歷、業務能力及業績等為其量身打造職業規劃并建立健全體現其價值的激勵機制,如提供晉升職位、外出學習及培訓、嘉獎等待遇,從精神與物質層面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另外,需要完善社區治理人才的社保措施,從制度層面確保其合法權益,使其無后顧之憂,確保社區治理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社區治理服務質量水平的提高。最后,適當提高社區治理人才的社會地位與物質待遇,構建完善的薪酬體系,使社區治理工作成為社會認可度較高的工作,提高社區治理人員的歸屬感、價值感與成就感。
合理設置崗位。根據國家2010-2020年發展綱要,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及事業單位等在社區治理工作中,必須科學設置社區治理崗位,如崗位名稱、數量等,構建完善的社區治理工作崗位體系。
加大社會宣傳。由于社會各界包括社區服務的專職部門對社區治理工作的認識都有待提高,所以要大力宣傳社區治理工作,使公眾逐漸認識到社區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社區治理工作氛圍,可以在微信、微博或報刊、雜志等媒體上宣傳社區治理工作,以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此外,社區可以與當地高校聯合,成立社區治理工作實習與實踐基地,利用高校豐富的師資資源,進行專業知識的宣傳、講解,使公眾了解社區治理工作,提高社區治理工作在公眾心中的地位。
總之,社區治理人才在社區治理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社區治理人員,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社區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的步伐,充分發揮社區治理人才在社會穩定與社區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減少政府在社區治理方面的盲區,架起政府和社區居民之間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