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熠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 400000)
(一)占用過多課余時間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學生接觸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電腦和手機是其中最為常用的兩種。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無法離開手機。電腦和手機不僅成為學生輔助學習以及通訊的基礎工具,同時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娛樂的基礎性媒介。絕大多數學生利用手機完成聊天、交流、購物、娛樂。同時由手機平臺獲取學習資料、完成事務安排。手機儼然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隨身物品。很多學生,由此產生了巨大的媒介依賴,無法脫離網絡完成日常生活。尤其是在課余時間,很多學生沉溺于網絡娛樂中,對于新聞學習需要接觸的閱讀、思考、寫作等置之不理。媒介依賴占用大量課余時間,意味著學生無法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提升,影響了學生的課外學習,同時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影響了新聞教育的效果。
(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網絡化的普及,給新聞媒介帶來了多樣化的資料獲取模式。這就促使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在獲取資料時更為便捷。然而很多學生,缺乏對網絡信息的分析能力,他們在調查、查詢、寫作等方面,越來越依賴于網絡媒介,導致在新聞編輯方面投機取巧,抄襲或借助網絡內容,東拼西湊,或直接將網絡新聞改頭換面,應付交差。學生們越來越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沖擊,對于網絡新聞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更無法利用有效的信息,提升新聞專業的學習效果。
(一)影響課堂教學
媒介依賴性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無法專心投入,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發呆、走神;有些學生直接在課堂上瀏覽手機信息。這就導致課堂學習的效率嚴重降低。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的交流過程,如果學生只沉浸在手機媒介影響中,就難以和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無法針對新聞專業中大量的案例及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瀏覽手機信息,對于課堂教學帶來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二)影響實踐能力
新聞專業需要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實踐操作、具備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還需要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由于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中,產生嚴重的媒介依賴性,會忽視課外實踐的重要作用。相當一部分同學應付實踐任務、馬馬虎虎的交差,甚至有些學生干脆選擇放棄實踐任務,借助搜尋功能以及網絡諸多數據,直接對實踐任務蒙混過關。
數據化時代帶來了大量的信息沖擊,因此強制性的進行媒介運用的清肅,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反感,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利用現代化媒介獲取知識。因此,要強化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從堵塞轉為疏導。引導學生運用電腦、手機等工具完成通訊、查詢,獲取知識的過程。集中于網絡的正向作用,轉變媒介依賴對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新聞傳播專業可根據學生需求為學生提供專業交流平臺、專業資料網站,供學生學習和閱覽。此外,引導學生在線上進行學術交流,學生之間對專業內容進行分享,教師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提升媒介對于學生學習的引導。還可將線上的教育內容結合到線下。在線上為學生分享專業書籍,引導學生到圖書館搜尋實體書、閱讀報刊等;組織線上的交流會,結合線下聯動活動,體現新聞教育的實踐性。
現代教育不能僅局限于媒介依賴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充分利用學生對于媒介的依賴性,將實踐鍛煉與社交媒體平臺相結合,提升新聞傳播專業的教育效果。例如舉辦電視短片競賽,讓學生制作符合主題的短片,發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通過點擊量、點評,評選最優短片、最佳點評、最佳攝影、最佳視角等。既讓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形式,進行作品評價,展開新聞專業交流,又讓學生通過短片的模式,鍛煉專業能力、強化專業技能,給予學生展示專業能力的機會。除電視短片以外,類似的形式有很多。如廣播劇、新聞簡報、新聞圖片等,都能夠逐步引導學生將對媒介的娛樂性依賴,轉變為專業性依賴,幫助學生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數字媒介的快速發展,為學生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改變。新數字媒介利用虛擬空間滿足了學生社群、交友、聊天、娛樂等多樣化的生活需要。同時能夠結合新聞傳播教育的實際需求,增加實踐及多媒體應用教育,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然而,很多學生在生活中,產生了嚴重的媒介依賴,過度沉迷于網絡,導致其對專業學習失去了興趣,嚴重地影響了新聞傳播教育的成效。據此,要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分析媒介依賴對學生新聞傳播學習造成的沖擊與危害。提煉媒介改革創新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把握新媒介生態環境下傳媒人才的需求特性,優化教育模式,深入探討有效的解決辦法,強化學生的媒介素養及新聞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