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中原工學院體育部,河南 鄭州 450000)
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世紀全球經濟中發展最為迅速、影響最為廣泛和最具市場潛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其根本動力和主要標志是全球、區域以及各級體育賽事的蓬勃發展。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大型體育賽事,為舉辦國家和地區創造了豐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已經超脫了體育比賽本身的運動意義,發展成為一種全球化的文化現象和經濟力量。奧運會已經成為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其對舉辦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吸引著眾多國家積極申辦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已經成為美國文化和國家精神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眾多世界知名品牌的體育賽事憑借其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先進的賽事管理技術、巨大的品牌優勢等紛紛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擴張。尤其是面對中國的產業規模和北京奧運帶來的巨大商機,眾多國際體育賽事開始向中國市場邁進。中國賽、方程式、世界斯諾克僅僅是開始,北美職業棒球聯賽、美國職業橄欖球聯賽、歐洲頂級足球聯盟賽、環法自行車賽等等都在積極推進跨入中國市場的進程。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進步,在我國整體的體育發展戰略中,特別是縱觀近幾年我國體育發展戰略重心的變化,以體育賽事為依托,以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拉動消費和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主要目標的體育產業,成為我國新時期體育發展戰略的熱點。其中,具有公益屬性的大型體育賽事,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建設進程推動下,成為各級政府借以推動城市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最佳選擇。同時,大型體育賽事所蘊涵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也吸引著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及社會團體等的積極關注和熱情參與。據統計,在我國每年舉行的各級體育賽事近千項,其中,國際性的大型體育賽事就幾百項。
我國在《體育產業“十一五”規劃》中早就指出“積極探索體育賽事運作的新模式,推進體育賽事推廣與開發的創新,大力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賽事品牌。充分挖掘體育競賽表演的經濟價值,積極引導和規范各類體育競賽的市場化運作。吸收和借鑒國際體育賽事市場運作的經驗,探索和完善全國運動會等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和運作模式”。體育賽事作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運動競賽發展的高級形式,與原先的運動競賽相比,其管理的工作內容、規模屬性、商務結構和復雜程度等都有了極大的拓展。就目前我國體育賽事基本的管理模式來看,還是以西方體育賽事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移植和學習為主要特點。然而,在實踐操作中,我國面臨著與國外相比很大不同的制度環境、文化環境、政治環境及賽事市場環境,國外直接的管理理論和技術并不完全適用。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的組織供給模式與運行管理內容與技術都有其自身特點和要求。
對于國內舉辦的國際性賽事,由于賽事產權隸屬于國際賽事主辦組織,其對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有著清晰的運作規范和要求。但是,賽事主辦組織的這種規范,既是一種監督、限制,更是一種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種規范主要體現為主辦組織對部分賽事運行管理內容的指導及其現實標準的規定。作為賽事的承辦組織,如何組織賽事,如何完成既定的賽事工作任務,用何種方法達到賽事主辦組織的要求和標準,都具有完全的自主性。例如,在賽事組織方面,就組織機構類型來說,不同的承辦單位會根據自身的綜合狀況和環境特點,選擇最為合適的組織機構模式。在組織結構上就可以將志愿者管理放入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之下,以整合資源并節約成本。如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幕式管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賽事承辦組織,基于不同的市場環境、自身優勢等考慮因素,可以選擇“外包模式”,即組委會將賽事的開閉幕式項目全部外包,賽事組委會開閉幕式部門只負責外包公司與賽事管理組織內部各相關部門的聯絡和協調工作也可以是“內部獨自承擔模式”,即賽事組織部門自行創意、制作開幕式又可以是“合作模式”。
(一)目前我國體育賽事“特殊事件的直譯”的概念歸屬存在局限性和翻譯錯誤,應將體育賽事的屬概念歸為“大型活動”?!盎顒印笔且环N以人的主動參與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內容和形式,并伴隨人的體驗、感受、欣賞、獵奇等主體心理成分參與的特殊社會運動形式。體育賽事“大型活動”的概念歸屬對體育賽事管理具有重要的導向價值。
(二)在我國現階段,舉國體制依然是我國大型體育賽事成功舉辦的基本制度保障目前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賽事管理理論與技術還相對落后,賽事成功舉辦中的管理效益貢獻不足,形成了對舉國體制的“路徑依賴”。
(三)與國外市場主導的賽事組織模式相比,我國初步形成的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大型體育賽事組織模式是一種賽事組,織制度創新。市場制度的引入是我國傳統賽事組織制度的一次飛躍。但是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組織與運行中政府主導作用的具體實現方式,需要做出相應的創新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