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企業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決定企業的成功程度。針對當前企業在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首先在意識和態度上重視人力資源培訓的作用。同時針對企業內部的具體情況,建立完善的培訓系統,通過及時更新培訓內容,保證人才的質量,改善企業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效果。
企業并未真正認識到開展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導致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和目標出現偏差,很多企業的管理在于事,而不在于人,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一個企業要基業長青,就一定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而詹姆斯.柯林斯在書中提到卓越背后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追求高績效導向。企業要遵循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首先應當考慮的是考慮創造客戶價值,產生高績效。“千金重擔萬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不光是公司的業務部門,需要拿業績來說話,每個人都要做出自己的價值貢獻,每個人都要做到無可取代。
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借助人為力量進行管理,耗費了大量人力資源,效率不高。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因此,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技術,構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從技術創新角度改革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科學性與先進性。
企業人力資源培訓是多方面的,但是企業的培訓方式卻很單一。在進行培訓上課時,內容往往是單一枯燥的,這會導致員工沒有學習的熱情,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培訓可能達不到所要求的目標。企業的培訓不是一種福利,而是投資。對企業來說,培訓是“用最有效的投入,最大化的調動和激活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那么衡量的效果就是投入產出比。不是投入成本,而是用有限的資源投入,一定要創造最大化的產出。就如同炒一盤菜,在考慮有限的資源投入下,如何把菜炒好,讓顧客達到最大的滿意度。
樹立精確科學的培訓與開發理念,并且應當堅定“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觀點,培訓與開發應當更加注重員工各項素質技能的提升,并且為其補充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除此之外,應當重點關注和考慮企業員工的職業選擇與規劃,充分考慮員工的培訓意愿,將其發展目標與企業的戰略規劃進行密切結合。
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說,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無疑給自身處境帶來絕佳的良機。在大數據的支持下,人力資源的選、育、用、留都可以納入到量化范疇,從而使人力資源管理更高效、更精準。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大數據的招聘、人才測評、培訓、薪酬、績效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等。人力資源管理者通過對數據的采集,得以深入理解更加廣泛的業務需求,也因而達到了與其他職能模塊相同甚至更優的專業水平,確保人才選拔的質量和效率,幫助企業吸納到更多的優秀人才。
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必須是科學合理的,不科學的培訓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于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能力作用甚小。因為每個員工的發展情況、自身特點不同,所以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培訓工作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決不能采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培訓目標必須要根據員工自身的發展情況來制定,這樣可以提高員工培訓的積極性,增加其熱情。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和不同的人群,各取所需。看似滿漢全席,紛繁復雜,實際有規律可循。
企業培訓要針對不同的群體,采取不同的方式。就如同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所需要的營養液各不相同。要讓基層的員工有饑餓感,中層員工有危機感,高層的員工有使命感,讓全體員工都能發揮其內在潛能。我們要根據企業員工的層級和需求,來因人而異。每個企業發展到不同的階段,當一個企業處于初始階段,追求“吃飽喝足”時,我們需要更注重職業技能的培訓,讓一個企業首先有立身之本。當一個企業發展到“吃好喝好”時,我們應該更注重精神層面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企業的培訓也要因時而異。
結束語:人既要高高山頂立,又要深深海底行。立足于高山之巔,然后所見始廣;潛行于深海之底,然后所行始切。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來說,高高山頂立,就意味著立志高遠,心懷天下,設立目標,要最高處,不動,不變,心力所至,堅持信心;具體行動要有容,廣納良才,落到實處,深耕細作。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教育培訓和激勵機制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利用對企業員工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來提高企業發展的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再根據企業發展的戰略性目標,不斷調整企業員工的激勵措施,全方位地強化企業員工的素養,保障企業能夠實現良性發展。在把握員工特性的基礎之上,提升各員工的專業水準,從而讓員工在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