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教育體育局教研室,陜西 寶雞 721001)
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改革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我國的許多教育學者們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若干能力與意識的培養。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意識養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對他們的教育與指導就顯得十分重要。鑒于此,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加強小學生問題意識: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就應該積極指引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去培養這種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問題意識的構建,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思維的開發,都是非常重要的。
對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是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關注的一個問題,而且也逐漸上升到國家教育層面。由于新課程標準改革方案的頒布與實施,我們不難發現國家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問題意識的高度重視。而為了積極順應這種教育改革趨勢,老師也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貫徹這種新課改理念。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就對外界的一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養成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問題意識的建設和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引導問題意識納入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并進一步通過具體的中國課程案例的分析加深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特定的學習環境中去增強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就是要求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提供積極有效的、適合他們學習的教學環境。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老師應該在平常的語文教授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去觀察生活,從對生活的認知與感受中去讓學生慢慢的建立問題意識。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問。對于一篇課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就需要老師為學生們營造一種濃厚的提問氛圍,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問題的提問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給予正確有效的解答,并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中國語文的學科都有自己的開放性和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語文課堂的獨特特點。由此可見,老師積極的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學生應積極引導發展到探索、詢問,并解決在日常的學習問題的能力。這種問題意識的建設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思維的發展非常重要。
語文課堂的教育教學,一般都是在老師和學生共同配合、相互理解的過程中去進行的。因此,老師更應該將這種合作探究性學習方法納入到具體的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相互配合,合作探究性交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并且勇于質疑。
傳統的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是以老師為中心去傳授知識。老師給學生什么樣的答案,學生就會接受什么樣的答案,這對于學生自我問題意識的建立是十分不利的。而新課改就要求在學習中最大程度的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那么,這種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就正好切合它的主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學習,以小組的形式去對自己語文課文中的問題或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疑惑,通過交流分享來讓老師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符合他們自身學習特點的方式方法,進一步讓他們增強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善于思考,敢于質疑,是新課標改革中的一個鮮明的特色。這種要求,摒棄了以往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敢提問、不敢質疑的弊端,給他們善于思考問題,勇于質疑老師的權威提供了一種渠道,讓現代語文教學更顯活力。
在中國教育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夠注重小學生提出的問題,而且不能及時給出有效的答案。這種錯誤的教育教學觀念,讓學生慢慢的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中,國家教育層面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種現象。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要重視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尊重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慢慢的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問題意識培養的認知能力,并利用有效措施增強問題意識培養的效果,以此優化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水平,最終為小學生知識的學習以及后續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