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婷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1+X”證書中的“1”指學歷證書,而“X”指職業技能方面的證書,并且數量往往是多個,該證書的提出旨在把學歷證書與眾多職業技能證書進行融合,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其加入職業技能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職業技能水平。在20世紀90 年代,我國就曾提出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實行兩種證書相融合的想法,此后經過20 多年對該種模式的實施,雙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中開始逐漸深化,不僅為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而且為高職教育改革也做出顯著貢獻。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類型,與本科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自身也具有突出特點,其更加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借助工學結合等相關方式培養學生自身專業技藝,促進學生可以順利就業。“1+X”證書充分體現了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與市場需求,這既是職業教育現今發展趨勢,還符合市場對人才需求,使學生得到市場和社會的認可。
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種,屬于上層建筑,使有的高職院校把美術教育視為精英教育,在教學方法以及培養模式上與當今社會和市場需求發生一定沖突,導致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率方面不高,紛紛出現轉崗位現象,造成教育資源發生很大浪費。在現代消費社會中,藝術品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把美術專業技能與市場進行結合,提高學生美術職業技能,讓學生從其他姊妹藝術中獲取一定知識,從中獲取一定靈感,提高創新水平。但有的教師在授課時,輕視實踐課,不能把理論課與其進行很好的連接,使得學生動手繪畫的時間較少,沒有充足時間進行練習,不能把美術理論知識躍然于紙上。我國畫家齊白石以畫竹聞名,其畫竹經歷從“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幾個階段,眼中之竹也就是學生從美術教育中獲取美術理論知識的過程,而心中之竹是學生構思階段,手中之竹是既是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也是創新力與個人素養的展現。如果教師忽視對藝術傳達即實踐的重視,不僅會影響職業教育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美術技能的發揮,不能為社會輸送美術專業人才。
高職院校在開展美術教育時,要想發揮“1+X”證書帶來的優勢,需要教師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保持和培訓評價組織之間有緊密聯系,這樣既可以確保雙方間的合作,使其達成一定共識,還能推動“1+X”證書得以順利實施。首先,通過和培訓評價各組織進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職業技能證書,對各種類型證書有所了解,確定其評判標準,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引進這些證書時,會根據調研情況與市場以及學生愛好相結合,確保所引進證書的合理性,增強學生對證書的認可,提高證書與美術教育專業的融合度。其次,在與組織合作期間,學校負責人在對雙方權益以及職責明確的同時,可以制定相關標準和制度,這樣既可以對美術技能進行培訓,提高學生美術水平,還能完善美術教育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校領導層要重視組織協調工作,強化組織配合度,確保新引進的證書有較高價值,符合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學校要對培訓師各個級別有所了解,并確立相應考核標準,對其進行考核,這樣既可以使職業教育雙師有一定內涵,使其勝任“X”證書面臨的挑戰,讓美術專業學生有較高藝術素養,掌握其他相關藝術,豐富職業技能。其次,學校在對教師進行選拔時,需要綜合考察教師技能,讓其接受“X”證書與之相關的技能培訓,通過建立制度約束教師行為,從而提高教師美術技能,使其教學能力取得較大進步。最后,學校要開發與“X”證書有關的課程,讓學生在校內就可以課程學習,在提高繪畫技巧的同時,使美術作品具有一定文化內涵。另外,學校要對專項資金進行有效投入,保障資金鏈條的穩定,讓教師與學生都能從“1+X”中取得一定益處。
人才培養方案可謂是實施人才培養工作中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學校要對“X”職業技能進行試點,確保其與美術專業相互對接,完善美術教育。在這個過程中,美術專業教師要先確定培養目標,并且明確美術專業學生日后職業面向單位,這樣根據單位要求引進匹配的“X”證書,成立相關課程,安排一定的課時,讓學生通過職業證書考核,從而增強對本專業的自信心。有的學生在校的這三年時間,沒有認真學習專業課,很大原因是課程設置存在一定不合理,基于此,高職院校要引起對課程設置的重視,只有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符合美術專業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才能有效分配美術專業教師以及設施資源,提高教育質量。
在新時期,高職教育質量正在穩步提升,美術教育作為高職院校中的一部分,校領導應該運用“1+X”證書這一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取得一定證書,使職業技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