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山東省鄆城縣文化館,山東 菏澤 250002)
當代社會中,網絡技術逐漸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人們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進行交友、溝通。在此過程中,群文舞蹈也就得到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創作形式逐漸呈現多元化的勢頭。想要讓群文舞蹈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就要從創作本身入手,將創作融入生活,將審美融入生活,從而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要。
首先,群文舞蹈創作過程中提高作品審美高度,利于群眾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為提高群文舞蹈作品的審美高度,可以讓群眾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拓寬自身的眼界,可以使其心靈在表演的過程中得以觸動,感悟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群文舞蹈中蘊含的文化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通過舞蹈藝術作品而表達出來的情感,利于熏陶群眾的情操,使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其次,群文舞蹈創作過程中提高作品審美高度,利于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優秀的群文舞蹈能夠豐富參與舞蹈表演的群眾的文化內涵,使其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滿足。而提高群文舞蹈在創作上的審美高度,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觀賞性,以極高的審美價值帶給群眾更美好的享受,使其性情得到良好的陶冶。如今群文舞蹈越來越受到關注,也日愈受到群眾的喜愛,讓群眾在追求生活美,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過程中,有效推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
創作群文舞蹈是為了建立群眾文化基礎,其實群文舞蹈和專業舞蹈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因此群文舞蹈的創作首先要符合群眾要求,讓人們群眾自愿地參與進來,以達到自娛自樂,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的目的,這才是群文舞蹈的創作理念。群文舞蹈并不是單一職業表演形式的舞蹈,一定要從思想上首先轉變過來,群文舞蹈注重文化的普及,這才是目前群文舞蹈的創作理念和發展目標。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人民群眾對于群文舞蹈也有一定的看法和要求,所以說在創作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滿足人們的思想要求,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分析,這樣才能夠展現舞蹈本身的藝術魅力。
藝術源于生活,反映社會生活。群文舞蹈是群眾利用業余時間,自愿參加的自娛、自樂、自教的文化活動。群文舞蹈的前提是群眾,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即群眾性。群文舞蹈的創作要著眼于向群眾普及舞蹈文化,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與專業舞蹈有顯著區別。因此,群文舞蹈的創作要突出群眾性,應根植于廣泛的社會生活,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使群眾樂于接受和參與,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要求,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首先,我們要因地制宜,了解不同生活環境中不同的群眾生活。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會影響當地人們的生活,而群眾生活是群文舞蹈的主要生存土壤,不同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不同的舞蹈風格,帶給舞蹈藝術創作者不同的啟發。所以,我們要對不同環境中的群眾生活進行全面分析,在群眾中尋找舞蹈編創的靈感和素材,創作出符合當地群眾審美情趣的優秀群文舞蹈作品。其次,抓住群眾生活的細節。很多偉大的藝術都是從細節開始。舞蹈也不例外,群文舞蹈根植于群眾生活,更應該抓住群眾生活的細節,如果只是大致地描繪一個場景,或者粗略地表現一個事件,那么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藝術魅力。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只有抓住群眾生活的細節,才能創作出貼近群眾生活的新穎獨特的群文舞蹈。
文藝創作和編導工作機制、藝術修養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所以對于群文舞蹈編導來說,要想將完美的作品創作出來,必須要加強機制創新,為群文舞蹈自身發展指明全新的發展之路。群文舞蹈工作者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不同形式和系列的舞蹈活動進行開展,而且還要注重不斷學習,勇于創新和探索,所以群文舞蹈者要加強工作室和團隊的構建,將自主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而為群文舞蹈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群文舞蹈的創作主體是人民群眾,但是在發展創作的過程中還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跟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結合人們的審美價值取向,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堅持自身的表演風格,以群文舞蹈的獨特形式和藝術魅力來吸引更多的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