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重鋼西昌礦業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00)
新時期下,經濟的前行對礦物資源的利用提出較多高要求,社會需求量也呈現上升趨勢,礦物開發及后續加工環節受到相關部門關注,也是企業得以改革的新方向[1]。我國屬于礦產大國,對資源開采有著一定主動性,同時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加工后才能彰顯出資源有獨價值,故礦物加工工程技術是整個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基于此,相關部門帶著長遠眼光對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發展做到全面研究,對其面臨的新要求和發展現狀及未來前行方向等進行分析,使金屬礦山的資源不被浪費,能夠彰顯其所有價值,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
礦物加工工程即對礦物所具有的物理、化學性質做到探究,通過相應技術來將其進行分離,使當中包含的礦物元素做到完整提取,繼而進行后續綜合加工,讓礦物得到有效且全面利用,故也被稱為選礦工程[2]。淘金年代起便出現最為傳統的選礦方法,不過與當前加工工程不同,直至十九世紀才逐漸演變為獨立學科。我國選礦事業是在二十世紀初至60 年代間得到飛速發展,同時也較快進入穩定期,選礦工程也順利從以往采礦、冶金等學科中被成功分離,成為獨立學科而沿用至今。與此同時,礦物加工工程被分為三大板塊,一是選礦所使用的諸多方法,二是一些輔助環節,三是選礦及分離等過程。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下,憑借科研機構和專業人才的參與,使礦物加工工程技術得到更快發展。我國為跟上時代發展需求,鼓勵研究部門與各大高校結合,構建出人才培養計劃,給該技術的發展帶來飽含時代氣息之動力,為多方研究埋下伏筆,為解決技術創新打下基礎。
礦物加工工程的前行依托于專業人才的參與,但當前環境下,礦物加工工程方面的專業人員極為匱乏,同時也缺少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故金屬礦山的采礦環節易出現不同程度安全事故,經濟也蒙受一定損失[3]。部分學生剛離校便開始參與多種礦物加工操作,因經驗不足和意識不到位而對行為做不到有效規范,留下安全隱患,對生命造成潛在威脅,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則可以產生無可挽回的后果。除此之外,老員工雖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在理論方面卻呈現出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會誘發安全事故。與該技術相關的培訓機構缺乏,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對人員的培訓,短時間內無法達到培訓成效,故對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前行帶來阻礙。
科技進步的前提下,礦物加工業對操作規范化及專業性有著極高要求,不僅要在扎實的理論上進行工作,還需要通過實踐來對所應具有的經驗做到極大程度積累,才能使后續加工環節更為安全,也能夠將金屬礦山的礦物做到有效加工[4]。我國各高校隨之進行專業化實訓,但因模式固定而阻礙學生的創新和個性釋放,在走出校門后不能夠勝任專業的操作,使礦物加工工程發展步伐變慢。與此同時,選礦操作中,金屬礦山企業管理力度有所缺失,特別是對于釩鈦鐵礦的選礦技術支持不到位,安全事故頻發,人們對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缺少了解而易被誤導,影響其發展速度。
我國西部所蘊含礦物較為豐富,但因技術及經濟的整體水平不高而得不到最為科學的加工與利用,故在一定時期內將礦物開采與后續加工視為西部地區發展的方向,使之產業鏈隨之有所改變[5]。經濟前行下,我國在與發達國家間距離縮短的同時,對礦物資源需求開始增加,故在開采階段中重視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發展,使之能夠對西部經濟起到切實有效的推進。
目前,工業生產對礦物資源的需求較大,加之我國人口眾多,故人均占有比例較少,必須對資源做到科學且合理地分配,但實際開采能力并不足,工作成本卻得不到有效控制,急需先進技術對礦物做到加工,以縮短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為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發展帶來時代動力,繼而探索到新模式來應對未來發展趨勢。
礦物加工工程的發展應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資源的處理,二是對所需技術的選用,才能使冶金、環保、材料和生物等環節工作更有效地進行,使該學科與實操相融合帶來實踐經驗。我國提倡在低耗基礎上通過多種先進技術做到高效化,使礦物加工的分離和富集等功能發揮出應有效用,將該技術推向生態恢復、金屬材料處理、資源加工等研究方向,尤其是將釩鈦鐵礦的選礦及加工技術做到極大程度拓展,科學處理礦產資源,做到再利用[6]。
相關部門緊跟未來發展趨勢,依托傳統加工工程技術經驗和優勢進行新技術研發,結合當前社會前行對礦物需求提升的情況,考慮到長效化和環境問題等,對釩鈦鐵礦加工中的分離環節和礦物資源綜合利用等做到切實有效創新,對礦物加工研究做到支持,將該學科和技術研究進行極大程度融合。釩鈦鐵礦的加工工程技術需先設計預選流程,通過磁滑輪來對礦石做到多角度處理,然后進行單一磁選,使釩鈦鐵礦中的磁性鐵做到回收,最后借助重磁浮聯合工藝來兼固釩鈦鐵礦與赤鐵礦石資源的同步回收,使礦業與環境進行共同發展,為強國提供后備力量。
金屬礦物的分布特點是嵌布細,故在對其進行處理時暴露出一定難度,加之貴金屬品種較多,使選礦時的能耗呈現不同程度增加,同時礦物種類選擇略顯單一,那么多金屬礦藏利用率則開始下降,市場價格也呈現出一定波動性。多金屬礦產中會含有多雜質,技術人員在對其進行加工時,需要采用貧細礦物所適應的技術,故在進行研究時需要考慮到這一需求,使綜合利用率得到極大程度提升,也是資源開發的技術支持[7]。釩鈦鐵礦的選礦研究中,技術人員結合鐵礦資源的勘測,針對釩鈦鐵資源的“細、雜”等特點來考慮,增強磨礦段數,將給入磨機所使用的粒級變窄,凸顯出磨礦介質的針對性,讓每段磨礦總能耗減少,效率反而提升,故正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冶煉工程的部分操作會對水環境形成不同程度污染,而且伴隨著礦山工程的增加而呈現出嚴重性,相關部門開始對環保提出較多高要求,礦業前行也重視對污染問題的改善,對礦物加工工程技術進行長遠性研究,對礦產廢水做到科學且徹底的處理,應對我國人均水資源不高的情況,通過循環利用來解決有限資源。為此,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研究人員開始重視礦產廢水處理,將其以科學方式做到有針對性地循環使用,使這項研究在新時期下凸顯出其價值及有效性,為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發展帶來飽含時代氣息的保障[8]。
釩鈦鐵礦的礦物加工工程技術應朝著精細化方向前行,因一些發達國家已進行產品深加工,我國也隨之緊跟發展趨勢,對金屬礦山做到深度開發。技術人員可借鑒日本依托海綿鈦來完成鈦、鈦鐵等冶金制作,結合我國釩鐵鐵礦的實際情況,通過多種不同手段來將鈦冶金與鈦化工結合,讓產品呈現出專用化,使鈦原料做到深度化開發,將資源的使用與企業所應獲得的經濟效益進行共同提升,讓企業帶著飽含時代氣息的動力前行[9]。
礦山生產會對原材料進行大量消耗,還會對水資源、能源等需求加大,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發展也沒有得到新設備的支持,那么生產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加工環節缺少專業化,與市場需求有著一定的差距。技術人員應對先進技術做到分析,例如,在釩鈦鐵礦的選礦設備挑選中提出有效建議,同時對化學選礦技術進行利用,通過三段破碎系統+高壓輥磨、三段球磨+塔磨等磨礦連續閉路系統等來對設備做好選擇,同時憑借專業技術來對選礦藥劑做到研制,使呈現高效與復合型,對能耗降低,也會提升生產整體效率[10]。
首先,非金屬礦是工業發展的基礎,也是高新技術所需的功能性材料,而我國這類礦物資源儲量足且種類多,例如,螢石、滑石等已達世界前列。在經濟前行過程中,我國各企業的生產需要更多非金屬礦,故技術人員看到礦物加工工程技術在非金屬礦物中所具有的發展趨勢,以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其次,復雜貧細礦物的分離、深加工等需要加工工程技術的引入,也是其發展的大方向,例如,釩鈦鐵礦的礦物加工技術進行相應創新,滿足市場變化和資源保護等,實現新時期下的可持續前行。最后,礦物加工工程技術可將多種類型材料、環保等結合,使資源進行二次回收與再利用,技術人員隨之探索該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多方運用。除此之外,我國各科研單位和院校結合,對傳統礦物開發手段進行深究,擴大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應用范圍。
古往今來,礦物資源都一直處在被開采的狀態,我國在歷史洗禮下積累了很多開采經驗,在沿用的同時也進行著不斷改革,但在新時期下暴露出諸多不足,特別是在對礦物進行加工的環節中出現不同弊端,整體發展受到一定阻礙,需要技術人員憑借先進理念和創新精神對其做到有力突破,使礦物加工工程技術得到穩步前行并走入更為廣闊的空間,發揮出應有效用,讓資源利用率得到極大程度提升。實踐中,技術人員基于前人留下的珍貴經驗,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和先進技術做到結合,從多角度去完成糟粕的去除,使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前行不會盲目,在正確方向下得到切實有效發展,對加工中所出現的困難用先進技術來解決,保證資源能夠在加工環節中完全利用,在相應程度上遏制資源浪費現象,做到可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