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宏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天津 300270)
2020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提出“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1]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對法治教育體系糊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法律意識的提升對于高校學生尤其是醫學院校學生來說來十分重要。醫學生是我國醫療衛生隊伍的后備軍,將來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事業。在新時代,加強對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不僅是當前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規范醫療衛生行業,進而實現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應有之義。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一方面在于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在于將所學法律知識用于指導將來的執業活動,應用到執業實踐中
法律意識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法律意識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醫學生法律意識有助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要途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觀念。”[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升醫學生法律意識有助于約束其行為方式,可以使醫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掌握更多法律知識,在對其行為起到一定約束作用的同時,提高其道德水平,并將法律內化到日常的權利維護和義務履行當中,努力做好一個學法、守法、尊法、用法的優秀醫學生人才,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法律意識提升是醫生職業的內在需求。醫學生將來從事的是治病救人的職業,是為人類健康與幸福服務的,因此法律意識對醫學生來說顯得有為重要,醫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鍛煉臨床技能,還要培養自身的道德品質以及法律意識。醫學生要明確醫生職業對于法律思維的要求,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一方面要尊重病人應享有的合法權益,培養法律底線思維,避免職務犯罪,樹立依法執業觀念,規范醫療活動;另一方面,增強自身的權利意識,在未來實際醫務工作中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對醫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這與醫學生學習的特點有很大關系,與其它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醫學院校的學制普遍較長,通常為5年制。醫學院校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專業課程繁多,考試壓力大,同時醫學知識更新相對較快,課程內容不斷增加、更新,這無疑更加重了醫學生的學業負擔。除此之外,醫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臨床技巧,這也使得實習成為醫學生學習的重要一環。
當前,很多醫學院校將精力集中于醫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醫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在對醫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忽視了法律意識對于其未來從業的重要性,大多數醫學生法律意識缺失。
醫學生法律知識的獲取途徑較為單一。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專業課為主,醫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就比較局限,在學校開設的課程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涉及到法律知識的學習,但在內容生多局限于了解法律概念、精神、理念現象等,對法律的學習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中也有法律知識的相關內容,但部分內容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的內容有相似之處。同時,這些課程的授課老師往往是思政教研室老師,他們基本無臨床經驗和醫療衛生相關的工作經驗,在授課中很難很好的結合醫療實際。與醫學生專業相關的法律課程只有 《衛生法學》,但課程內容過于抽象,也很難使學生很好的掌握。醫學生缺少參與法律程序實踐的機會,法律知識的學習多為枯燥的灌輸,很難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3]
醫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以及醫學生學業的繁重,大多數醫學生對于法律知識學習的動力不足,未真正認識到法律意識對于自身的重要作用,甚至覺得法律可能和自身的關系并不是很大,法律意識多停留在初級、基礎層次上。在日常生活中,,醫學生經常會游走于法律的邊緣,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大部分醫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生活和工作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他們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與法律的聯系十分緊密,工作中面臨的很多種情況需要法律的支撐。
加強對醫學生法律意識培育的重視程度。醫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素質就是醫學生在平時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形成的掌握和運用法律的素養和能力,加強對醫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視程度對于提升醫學生的法律意識至關重要。作為醫學院校,要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將法律意識培養作為醫學生的培養目標之一,將法律意識作為醫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醫學生提升法律意識意在通過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在實際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信法、用法,學會用法律維護病患以及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醫學生在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更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在實際工作中,有事后者可能比前者更為重要。[4]
拓寬醫學生法律知識獲取渠道。通過拓寬醫學生法律知識獲取渠道,營造濃厚的法律知識學習分位。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提高現有法律相關課程的有效性,比如多講一些醫學案例,將醫學涉及的法律融入到現有的基礎性法律課程中去,使法律知識的學習更具感染力。其次,要多渠道開拓醫學生法律知識的獲取渠道,單純依靠課堂來獲取法律知識顯然存在短板,要給學生提供在實踐中學習法律知識的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效提升法律意識。
提高醫學生對法律意識重要性的認識。人的行為是由人的意識決定的,因此提高醫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僅要為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根本在于醫學生自身提高對于法律意識的重視。學校要通過各種活動營造積極學習法律知識的氛圍,讓每一名醫學生明白,提高法律知識,是幫助其盡快熟知社會,鍛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處事能力的需要,同時也是未來其職業的需要,醫學學科的社會性比較強,在實際的工作中,會面臨醫患關系、醫療糾紛等十分復雜的情況,這使得醫學的學習比其他專業的學習與法律有著更密切的聯系,需要醫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以及鍛煉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以保證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應對自如,更好的處理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各種法律問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