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寶琴
(綏德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 陜西綏德 718000)
農村經濟是農業大縣的經濟主體,行政村的經濟管理好壞對農村經濟至關重要。當前,農村財務管理較為混亂,阻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序上惡化了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因此,采取得力措施,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對穩定農村社會大局,保證農村財務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經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計基礎工作普遍薄弱。主要表現:一是原始憑證記錄不全,白條入帳現象嚴重。一些行政村的票據中存在著大量無經辦人、無證明人、無審批人的白條,有的根本沒有幾張正式單據,大量的公款和稅款都從這些白條上流失。二是帳務處理不規范。一些行政村不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科目使用混亂。三是會計檔案保管不善。一些行政村不按規定保管會計檔案資料,會計資料不進行移交,誰管的帳誰帶回家,造成會計資料嚴重受損、丟失,甚至人地銷毀。
財經紀律松弛,財務管理混亂表現突出。一是私設“小金庫”,搞帳外帳。一些行政村利用虛假單據入帳,套取公款,或收入不進帳等私設小金庫,搞帳外循環。二是大吃大喝,亂發補助,支出無標準。一些行政村干部利用公款,大肆吃喝,占有的行政村巧立名目亂發獎金補助,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三是會計、出納職責不清。一些行政村只有會計沒有出納,村干部人人都能收錢、管錢、用錢,造成帳款分管不清,不利于互相監督制約。
農村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滯后,會計管理力度不夠。我國《會計法》第5條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按照《會計法》規定,鄉鎮財政部門應負責各行政村會計管理工作。但近幾年,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由各鄉鎮農經站管理,鄉鎮農經站不是專門的會計管理機構,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執法力不夠、專業知識性差、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造成了管理上的弱化。
財會法制觀念淡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經紀律松弛。一些行政村干部和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對財會法規、財經紀律了解甚少,不按財會法規、財經紀律辦事,不按規定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會計人員隊伍不夠穩定,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較差。一些行政村存在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現象,一任領導換一任會計,會計的任免全憑領導意圖,對認為不聽話的會計隨意撤換,造成會計隊伍極不穩定。
審計監督力度不夠,帳務透明度不高。一些鄉鎮審計監督不夠,沒有形成規范的審計監督制約機制,有的鄉鎮對審計出的問題處理不堅決。有的行政村帳務不公開、不透明,群眾不了解本村的財務狀況,無法進行理財和監督。
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是基礎,規范運作是保證。與此同時,還應不斷強化機制創新,創新實施了“四項管理機制”,進一步探索農村財務管理的新機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入手:一是創新資金收入管理機制。村干部違規違紀問題、干群矛盾激化,根源在于村級收入監控不力。二是創新資金支出管理機制。嚴格落實村開支審批制度,委托代理資金的支取,改過去的“四簽字”為現在的“六簽字”,在原來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經管站長、鎮長簽字的基礎上,增加紀檢監督小組審驗和辦事處總支書記簽字兩道關口。三是創新村會計職業化管理機制。針對過去“一朝天子一朝臣,換班子就換會計”,造成財務管理脫節這一實際,我鎮創新推行村會計職業化管理機制,實行“統一競聘、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統一培訓、統一工資”,使會計由過去的“依附型”轉為“監督型”,敢于對村級財務大膽管理。完善會計競聘程序,通過考試、演講等方式,實行競爭上崗,擇優錄用;把村會計報賬、業務的規范、考勤情況納入管理范疇;出臺村會計百分制考核方案,實行每月一考核、一通報、一兌現。加強業務培訓,堅持“立足崗位、練戰結合”的原則,定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練兵、業務比武考評活動;提高村會計待遇,依據村莊規模,鎮財政列出專項基金,為村會計設立的崗位補貼,并按月發放,有效激發村會計的工作熱情。四是創新村級財務電算化管理機制。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創新管理手段,應用財務管理軟件,并聘請專家對農經人員進行電算化知識培訓。把村級賬目全部錄入微機,自動生成電子賬目、現金公開榜。村級財務電算化管理的實行,提高了農經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增加了村級財務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強了財務公開的誠信度,減少了群眾對干部的猜疑。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實現了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化、隊伍職業化、計算電算化、管理網絡化的四化工作目標,達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干部滿意、群眾放心”的效果。
提高鄉村干部和村民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一是鄉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關系,搞好財務管理。要把加強財務管理放在密切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來認識,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新途徑、新辦法,著力解決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財觀念不強的問題。二是要對廣大村民開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規、有關制度交給群眾,使他們真正懂得村民的權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權力,切實增強參政意識;尤其要注重對黨員、財監小組成員、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實提高監督能力,使他們敢于監督和善于監督,以堵塞財務混亂的漏洞。三是實行村干部過錯行為民事賠償制度。對于村干部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造成村集體經濟損失的,要求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四是建立重大決策法律咨詢制度。
理順會計管理關系,加大會計管理力度。鄉鎮財政部門作為《會計法》賦予權力的基層會計管理部門,應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承擔起本鄉鎮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要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管理、指導等職能,在農村會計中實行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會計基礎規范化活動等,逐步規范會計基礎管理。同時定期進行檢查指導,幫助行政村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理順核算程序,建立健全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內部監督控制制度等。
增強會計法制觀念,健全規章制度。首先應當加大會計法規、財經紀律的宣傳力度,使行政村干部和會計人員了解其內容、意義,增強他們依法理財的意識。其次,依據會計法規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健全預決算制度、開支審批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等規章制度,并嚴格貫徹執行,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違章必究
積極推行農村財務改革,實行村財鄉管集中記帳。鑒于目前村級合格會計人員匱乏,建議由鄉財政部門牽頭成立“農村財務結算中心”,村級集體資金由結算中心統一代存,村級帳薄由結算中心統一代管并審計監督。月初由村委會將本月用款計劃報鄉政府審批后,結算中心按計劃撥付,月底由村級財會人員將本月收支單據報結算中心審核,統一填制記帳憑證、登記帳薄、編制報表,并將本月收入的資金及時足額交存結算中心專戶儲存。
加強審計監督,實行財務公開。開展農村審計監督,實行財務公開,是杜絕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一項重要措施。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每半年要對村級財務往來、收支運行情況進一行一次審計檢查,對審計出的問題要嚴肅處理,對不負責任的會計人員給予取消會計資格處分,對私設小金庫、貪污、挪用、大吃大喝等情節嚴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門處理,要加強群眾監督。
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首先要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凡經過培訓取得會計證的,方可從事會計工作,否則不準上崗。其次,會計人員的作用由財政部門統一考試、考核、聘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撤換會計人員。第三,完善會計人員獎懲制度,對于忠于職守,堅持原則,業務精通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玩忽職守、業務素質差的會計人員給予取消會計資格的處分。第四,加強會計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各鄉鎮要積極組織會計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要求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要求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能力,盡快建立一支堅持原則、廉潔奉公、技術過硬的農村會計人員隊伍。